文档详情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pdf

发布:2025-05-04约3.77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脱贫攻坚的如期实现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在物质生活上,农村开始向城市

看齐。如今的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化艺术建设上。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让乡村

从富起来到美起来、雅起来,增强乡村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满足乡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现实课题。

把乡村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画布舞台。审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以美学理念为

指导,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将美学融入乡村空间设计是提升乡村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人的气质模样各不相

同,村庄也是。艺术介入乡村空间设计,一定要尊重不同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村民需求,选择最合

“”

适的艺术语言,坚持一村一品、一品一韵,力求让每个村庄、每幢建筑都成为一道艺术风景。

“”

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艺术乡建的作用,不仅在于给乡村美容,还在于

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在这方面,非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诞生于农耕文

明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乡村特色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

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比如版画、剪纸、泥塑等。由于跟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脱节,不少非遗面临传承

危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艺术家、设计师的到来,为非遗产品带来更具现代美感的造型,赋予其贴近现代

“”“”

人生活需求的功能,让不少非遗不但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借助非遗资源,很多乡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

出来,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调动村民参与艺术乡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村民是乡村的主体。艺术乡建的落脚点是一个个具体

的人,最终目的是增强村民的文化自觉,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打造一支生机勃发的乡土人才生力军,激发

乡村发展的内在活力。为此,必须调动村民们参与艺术乡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艺术乡建重在乡村资源挖掘与价值转化。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艺术家对乡村问题的关切,既不能偏离艺术

家的创造力,也不能割裂乡村的生产生活,更不能消解村民的主体地位。

(摘编自刘琪《唤醒沉睡的乡村之美》)

材料二:

新时代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在实践形态、机制创新、生成效应等方面,已经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因

此不应当仍以统一的标准来予以衡量,而是需要在乡村建设现场展开情境化、多角度、立体式的考察。在艺

“”

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现实情境中,村民主体不仅仅是在自我觉醒、自我肯定、自我认同中成长,而且也是在自

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调适中成长。而在艺术乡建的多元角色身份参与者中涉及艺术家、村民、政府、企

业、媒体、高校、规划师、新乡贤、志愿者等,亦存在着大量频繁的互动、对话、猜疑、合作、矛盾等等情

“”

况。在多维视角及话语的掣肘、博弈、磨合之下,主体性的边界一直在不断被突破,从一个个基于独立个体

第1页

“”

的价值判断逐步过渡融合为一个基于多元整合共同体的价值判断,遂在动态趋势中生成了一种具有主体间性

色彩的乡建权力架构。

“”

现象学大师胡塞尔首先提出主体间性的概念,是在避免先验自我唯我论的嫌疑基础之上,将主体之间的

“”

可沟通性及主体之间达成共识的可能性称为主体间性,这一概念不仅确立了一种艺术审美的认识论,而且在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