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pptx

发布:2025-05-03约3.8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核心素养目标一、化学观念形成“燃烧三要素)”的化学观念,理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知道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了解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认识爆炸极限等概念。二、科学思维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逻辑推理、分析归纳能力;基于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爆炸知识,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防火、灭火、防爆安全意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安全的紧密联系,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并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认识爆炸的条件及防爆安全知识,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难点: 1.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并完成“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2.从微观角度理解燃烧、灭火和爆炸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导入

问题探讨燃烧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通过控制物质的燃烧,能让化学反应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01物质燃烧的条件

旧知回顾酒精可以燃烧,在前面你也进行过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燃烧实验。那么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实验探究——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形成假设:假设1: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假设2:物质燃烧需要,理由是。假设3:物质燃烧需要,理由是。氧气(或空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一定温度引燃可燃物

实验验证实验用品:酒精灯、坩埚钳、三脚架、陶土网、小石块、火柴、细沙。假设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实验3-6】请从小石块、火柴、细沙中选择两种用品,用坩埚钳夹持,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选择的用品1是,现象是;选择的用品2是,现象是。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火柴火柴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实验验证假设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物质燃烧需要。、。、、【实验3-7】取三个火柴头,火柴头A放在实验台的陶土网上,火柴头B和C放在三脚架的陶土网上,且火柴头C用细沙覆盖。用酒精灯加热B与C的中间位置,观察现象。火柴头A产生的现象是;火柴头B产生的现象是;火柴头C产生的现象是。(1)对比火柴头A和B,得出的结论是;(2)对比火柴头B和C,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接触空气(或氧气)不燃烧燃烧不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1.燃烧条件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

2.着火点(1)定义: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2)特点:①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②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影响因素:可燃物的种类、状态及大气压强等。

思路与方法导引——控制变量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如“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的实验中,物质是否可燃、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在研究这类含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再综合分析。这就是科学研究中常使用的方法—控制变量。

拓展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的作用:传达热量热水的作用:提供热量隔绝空气

拓展实验A中水下的白磷不燃烧,B中水下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