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及护理.docx
【推荐】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及护理
乳腺癌手术会对患者胸部、肩部及上肢的肌肉和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合理的功能锻炼及科学的护理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具体的功能锻炼方法和护理措施。
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术后12天)
此阶段锻炼以握拳、屈腕为主。患者可在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将手缓慢握成拳状,尽量用力,然后再缓慢松开,重复此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进行56组。屈腕时,患者主动将手腕慢慢向上弯曲,达到最大限度后保持35秒,再慢慢向下弯曲,同样保持35秒,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56组。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开始唤醒手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术后中期(术后37天)
可增加屈肘和伸臂锻炼。屈肘时,患者将患侧上肢缓慢弯曲,使肘部尽量靠近肩部,然后再缓慢伸直,每组1015次,每天进行45组。伸臂则是患者将患侧手臂伸直向前抬起,与身体呈90°,保持35秒后放下,重复进行,每组1015次,每天45组。这一阶段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上臂肌肉的力量,改善上肢的活动范围。
术后后期(术后714天)
此时期可进行肩部运动,如耸肩、旋肩等。耸肩时,患者两肩缓慢向上耸起,尽量靠近耳朵,然后再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进行34组。旋肩是患者以肩部为中心,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运动,动作要缓慢、幅度适中,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这些运动能够帮助恢复肩部的活动度,减轻肩部的僵硬感。
术后康复期(术后2周以后)
可以开展爬墙运动和滑轮运动。爬墙运动时,患者面对墙壁站立,双脚距离墙约30厘米,将患侧手指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尽量抬高上肢,直到达到最大高度,在墙上做标记,然后缓慢放下手臂,重复进行,每天逐渐增加高度。滑轮运动可借助固定在墙上的滑轮装置,患者双手各握住滑轮的一端绳子,通过健侧手臂带动患侧手臂上下运动,每组1015次,每天进行34组。这些锻炼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上肢的活动范围,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术后往往会因身体形象改变、担心复发等因素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安慰和鼓励。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以鼓励患者参加一些乳腺癌康复俱乐部或病友交流活动,让患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情感支持和康复经验。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若伤口敷料有污染或渗湿,应及时更换。注意引流管的护理,确保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或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若引流液出现异常变化,如突然增多、颜色鲜红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指导患者避免患侧上肢过度用力,防止伤口裂开。
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恢复。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的摄入。
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为预防上肢水肿,应避免在患侧上肢测量血压、抽血、输液等操作。指导患者适当抬高患侧上肢,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若患者出现上肢水肿,可进行按摩、理疗等处理。对于皮下积液,若积液量较少,可通过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若积液量较多,可能需要重新置管引流。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进行复查。复查项目包括乳腺超声、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的迹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检查,每月进行一次乳房自我检查,观察乳房及患侧上肢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