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PPT课件.pptx

发布:2025-04-28约1.08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目录;PART01;细菌:

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

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离开原来的寄居场所,进入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当机体有损伤和抵抗力降低时,原来为正常菌群的细菌也可引起疾病,因此称这些细菌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某些因素破坏了人体与正常菌群之间的平衡,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变化时,称为菌群失调。

若菌群失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临床症状,引起二重感染。

;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全身性炎症反应。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毒力、机体免疫力有关。(医院感染、社区感染)

;定植:

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的环境侵入到人体,并能在一定的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定植。

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才能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导致感染)

定植是感染的前提,感染是定植的结果(条件致病菌)。定植和感染均可在院内传播,具有高危害。

;;泛耐药菌(XDR):

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其他所有抗菌药物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

全耐药菌(PDR):

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的所有药物均不敏感。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种类

;PART02;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

;2017年2月,WHO公布首份抗生素耐药“重点病原体”清单;类别;类别;PART03;;感染源;感染高危人群;传播途径之一直接传播;传播途径之二间接传播;传播途径之三直接+间接传播;住院时间延长

死亡率增加(至少是同种敏感菌感染者的2倍)

医疗负担增加(需要使用毒性更大或和更昂贵的抗菌药物)

使经验治疗陷入困境

成为感染源

;PART0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2011.1.17);;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严格实施隔??措施;;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指征;二前;三后;脱手套后;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环境清洁可降低MDRO传播风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护理记录

房门/床头接触隔离标识

床边配手消毒剂

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物品专用

专用的黄色医疗废物袋收集感染性医疗废物

家属宣告

患者转诊之前通知接诊科室;感谢聆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