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工作计划.docx
法治宣传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1.提升法治意识:通过系统的法治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对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
2.规范法治行为: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推动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履职,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
3.优化法治环境: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完善宣传机制: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宣传对象
1.领导干部: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重点提升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2.国家工作人员:涵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强化其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能力,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
3.青少年: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为重点,从学校教育入手,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包括各类企业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员工,增强其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
5.村(居)民:提高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6.特殊群体:如流动人口、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加强对其普法宣传,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宣传内容
1.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宣传宪法,阐释宪法精神和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活动准则,宣传宪法修改的重点内容和重大意义,引导全社会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强化“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意识。
2.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让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3.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宣传有关市场经济、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4.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国家安全、反恐怖、反邪教、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党内法规: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大力宣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教育引导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五、工作安排
(一)第一季度:动员部署阶段([具体年份]1月-3月)
1.制定本年度法治宣传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安排。
2.召开法治宣传工作动员会议,传达上级关于法治宣传工作的要求,部署本年度法治宣传工作任务,动员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工作。
3.组建法治宣传工作队伍,包括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等,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宣传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4.收集、整理各类法治宣传资料,如法律法规读本、宣传海报、视频资料等,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做好准备。
(二)第二季度:集中宣传阶段([具体年份]4月-6月)
1.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
组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开展宪法和法律法规专题学习,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其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
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