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高考体育单招考试语文试卷试题(答案).docx

发布:2025-05-01约6.69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高考体育单招考试语文试卷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联袂(mèi)粗犷(kuàng)癖好(pǐ)莘莘学子(shēn)

B.追溯(sù)歼灭(jiān)绯闻(fěi)引吭高歌(háng)

C.星宿(xiù)模样(mú)创伤(chuāng)刚愎自用(bì)

D.提防(tí)氛围(fēn)慰藉(jiè)供不应求(gōng)

答案:C

解析:A项“粗犷”的“犷”应读“guǎng”;B项“绯闻”的“绯”应读“fēi”;D项“提防”的“提”应读“d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斑斓按步就班蛛丝马迹

B.迁徙撺掇轻歌曼舞顾名思义

C.懊悔帐蓬一拍即合杂乱无章

D.屏嶂懊悔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答案:B

解析:A项“按步就班”应为“按部就班”;C项“帐蓬”应为“帐篷”;D项“屏嶂”应为“屏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演唱技巧,经过长期的,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②我们要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切实抓紧抓好。

③这家工厂采取不正当手段非法利润。

A.磨练决策谋取

B.磨炼决策牟取

C.磨练决定谋取

D.磨炼决定牟取

答案:B

解析:“磨练”和“磨炼”都有锻炼的意思,但“磨炼”更强调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所以①用“磨炼”;“决策”指决定的策略和办法,“决定”指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②用“决策”更合适;“谋取”指设法取得,中性词,“牟取”指谋取(名利),贬义词,③句中“非法利润”应用“牟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答案:D

解析:A项“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与语境不符;B项“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与语境不符;C项“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使用恰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答案:C

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通史。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B.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C.“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答案:B

解析:A项“三、四十岁”表示约数,中间不用顿号;C项“回答”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感叹号应在引号内。

8.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③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A.夸张排比夸张比喻

B.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C.夸张拟人夸张排比、比喻

D.比喻排比比喻排比

答案:C

解析:①“三千尺”是夸张,把瀑布比作银河,有夸张和比喻;②“春天的脚步”把春天拟人化,是拟人;③“把一头大象给吃了”是夸张;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既是排比又是比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