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pdf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
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作者是(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梢宾客其父
(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
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泯然众人;痛惜
【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
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稍稍: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此句省
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
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
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
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结合全文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
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说明仲永非
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结果到了成年的时候,仲永在诗词方
面没有什么成就,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从而表达作者对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孩子的痛惜之
情。
故答案为:⑴王安石
⑵(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泯然众人;痛惜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平时学习时要结合所学的课文和名著积累有
关的文学常识,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巩固记忆。
⑵题考直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息译为辅,要落
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容及人物情感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先通读全文,
理清文章大意;然后细读文中的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相关信
息,分别加以概括提炼,语言力求简洁明了,用词精当。当然尽量用文章中的词语概括,
会更准确贴切。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