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构造课件: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构造与拆装方法.pptx
CONTENTS
1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3单体电池并联的电池组结构
2单体电池串联的电池组结构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并不是一整块独立的电池,多个单体电池经过串并联组成电池模组,
进而组成电池包。电池模组有着怎样的结构?它是如何按照规定的放电倍率进行放电的?本节
课我们将学习动力电池模组的相关知识。
单体锤电池的电压不能支持整车的高压组件工作,因此有必要将多个单体串联,组成一
个高电压的电池PACK(一般指的是组合电池,主要是锂电池组的加工组装,将电芯,电池保
护板,电池连接片,标签等通过电池PACK工艺加工而成的电池产品)。而车辆有一定的续航
要求,因此电池PACK也要达到一定的容量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对电池单体进行并联扩
容。
一般连接各单体的方式有:串联、先串联后并联、或先并联后串联。
单体电池
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
并被设计成可充电,也称作电芯。
电池模块
将一个以上单体电池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也称作电池
组。
动力电池箱
用于盛装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相应的辅助元器件,并包含机械连接、电气连接、
防护等功能的总成,简称电池箱。
电池包
通常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箱及相应附件(冷却组件、连接线缆等),从外部获得
电能并可对外输出电能的单元。
电池管理系统(BMS)
监视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荷电状态等),可以为电池提供通信、安全、电芯均衡及管理控制,
并提供与应用设备通信接口的系统。
电池系统
一个或一个以上动力电池,以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电路、低压电路、热管理设备及机械总
成等)构成的能量存储装置。
(一)单体电池串联的电池组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压缩机、PTC水加热器、DC/DC电源转换器等高压组件的工
作电压高达340V以上,而单体的电压只有3.2V(如磷酸铁电池3.2V、三元锂电池3.65V
或3.70V、钛酸锂电池2.6V、氢燃料电堆0.5~1V)。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单体电
池串联以提高电池组的工作电压。
锂电池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升高、电池的容量不变,但同时电池组的内阻会增加。电池
组的电流就是流过每个单体的电流,当电池组中的某一节电池出现故障时,电池组不会输出
电压。
(一)单体电池串联的电池组
由于锂电池存在一致性的问题,同一体系(如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体电池若要串联成组,必须
先筛选电压、内阻、容量一致的单体电池进行配组。
(二)锂电池串联充电
锂电池组的充电一般都采用串联充电,主要因为串联充电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较容
易实现。但由于单体锂电池之间存在容量、内阻、衰减特性、自放电等性能方面的差异,在
对锂电池组串联充电时,电池组中容量最小的那节单体锂电池将最先充满电,而此时,其他
电池还没有充满电,如果继续串联充电,则已充满电的单体锂电池就可能会被过充电。锂电
池过充电电会严重损害电池的性能,甚至可能会导致爆炸,造成人员伤害。因此,为了防止
出现单体锂电池过充电,锂电池组在使用时,必须搭配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电池管
理系统(BMS)对每一节单体锂电池进行过充电等保护。
(二)锂电池串联充电
串联充电时
如果有一节单体锂电池的电压达到过充保护电压,电池管理系统(BMS)会控制电池采集器做被
动均衡,将电压高的单体通过串联电阻进行放电均衡,防止性能稍差的单体过充电。
充电截止时
当电池组将所有的单体电压达到充电截止时,切断充电电路,停止充电。
(一)单体电池并联的电池组
新能源汽车要满足一定的续航里程要求时,主机厂会关注价格、安全性、车身自重、风
阻系数等因素,还会考虑到上游的电池供应商可以提供的稳定、安全的单体电芯的容量有可
能并不满足当前车型的续航要求的问题。
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量,主机厂将单体电池先并联增加电池的容量,并联后的“电池砖”
的电压不变但电池的容量增加,然后再串联提高电池工作电压来满足车辆的续航要求。因此
先并联后串联的动力电池会获得更大的电池容量以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