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地套种大豆生产技术规程.pdf
林果地套种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果地套种大豆的林果园地选择、大豆品种选择、大豆种子处理技术、播种、田间管
理、成熟收获、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林果地套种大豆生产,其他类似地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738大豆联合收割机械/作业质量
DB5110/T49-2023经果林林下大豆种植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林果地选择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冬季落叶的林果园。
可套种林果园的选择宜根据果树年龄、行距和郁闭度,按下列要求确定:
a)桃园或梨园套种,果树年龄以小于3年,最长不超过5年为宜;
b)薄壳山核桃等经济林木套种,树龄以小于5年,最长不超过7年为宜;
c)现代标准化果园,成年果树也可套种;
d)行距大于4m,郁闭度不高于0.5的果园。
5播种
整地
5.1.1种植春大豆,应在4月中旬前完成整地,种植夏大豆应在6月中旬前完成整地。
5.1.2及时清理林果园地下落叶、杂草、前茬作物秸秆,或进行深翻处理。
5.1.3两行林果树冠线中间区域为大豆种植带,选用小型或微型旋耕机耕地,做到精整细平,旋耕深
度为15cm~20cm,耕地时确保机械与树苗距离50cm以上,以不伤害树苗为宜。
开沟作畦
依托林果田的树冠沟,用开沟机或人工开挖田间“三沟”,确保沟系畅通。在宽行内顺向每2.5m~
4.0m作一个畦面,内三沟的纵沟深度25cm~35cm,横沟深度达到35cm~45cm,田头出水沟深度达50cm以
上。外三沟,田头沟、隔水沟和主排沟深度分别达到0.8m、1.0m和1.2m以上。注意将挖出的土均匀抛
洒覆盖于周边表土层。
品种选择
1
5.3.1选用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多抗、紧凑耐密、耐阴耐涝、有限或亚有
限结荚型习性、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大豆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的要求。
5.3.2春大豆推荐选用苏早2号、苏早3号、徐春4号等鲜食型大豆品种;淮北片区夏大豆推荐选用
苏豆26、中黄301、徐豆18、淮豆13、郑1307、南农47等品种,淮南片区夏大豆推荐选用南农58、
通豆11、淮豆16、苏豆28等品种。
种子处理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病虫兼防的种衣剂,种子包衣按照GB/T15671标准执行,药剂拌种按照
GB/T8321标准执行。
播期
春播大豆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5月上旬,夏大豆适宜播期为6月上旬~6月下旬,不得迟于6月30日。
可喷灌造墒播种,也可以播种后窨水,促进一播全苗。
播种方式和株行距配置
采用大豆精播机进行播种,每穴2粒,保证一播全苗,行距40cm~45cm,春播鲜食大豆株距9cm~12cm,
夏播大豆株距10cm~14cm。播种时,大豆边行与树苗主干保持60cm~80cm的距离,播种深度3cm~5cm。
6田间管理
间苗
大豆80%拱土时,进行苗情调查,发现25cm以上长度内无拱土苗,应扒土检查,发现缺苗,移密补
稀或及时补种。2叶期~3叶期及时间苗,每穴1株。
草害管理
播后苗前,采用化学控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大豆2叶期~4叶期可采用自走式分带喷杆喷雾机进行
茎叶定向喷雾化学除草。农药施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苗后15~25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封垄前
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水分管理
6.3.1苗期根据苗情,促控结合,高肥水地注意蹲苗,贫瘠干旱地块酌情浇水。
6.3.2开花结荚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应及时浇水。
6.3.3鼓粒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应及时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