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答案.docx
【推荐】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学习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D
解析:A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主要体现的是诗人的孤独寂寞,并非对亲人的思念。B项“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表达的是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闲适之情,没有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C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描绘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借景抒情,表达的是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孤独寂寞,并非对亲人的思念。D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借月亮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选D。
2.教学《鸿门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实词的归纳积累,下列关于“谢”的解释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相同的一项是()。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C.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答案:D
解析:“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谢”是“道歉、谢罪”的意思。A项“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中“谢”是“感谢”的意思。B项“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中“谢”是“辞别”的意思。C项“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中“谢”是“推辞、谢绝”的意思。D项“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中“谢”是“道歉、谢罪”的意思,与题干中“谢”的意思相同,所以选D。
3.教师在讲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列举同样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不合适的是()。
A.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答案:C
解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花比作梨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把杨贵妃哭泣的样子比作带着春雨的梨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把沙漠的沙子比作雪,把月亮比作钩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和联想的手法,“三千尺”是夸张,说瀑布好像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喻,所以该项不合适。D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选C。
4.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满怀豪情,放声高歌——走近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入该专题的是()。
A.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D.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B
解析:豪放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A项中柳永的《雨霖铃》是婉约派词作的典型代表,以细腻的情感和凄清的意境著称;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风格清新自然、活泼灵动,属于婉约风格,所以A项不符合。B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境界雄浑,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体现了豪放派的特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讽今,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风格豪迈,所以B项符合。C项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情感哀怨、缠绵,是婉约派的经典之作,所以C项不符合。D项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风闲雅清婉,属于婉约派;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散文,并非宋词,所以D项不符合,选B。
5.教师在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词语的变调问题,下列可以作为举例说明的是()。
A.朋友北京漂亮
B.妈妈看看试试
C.第一统一一直
D.水果水深喜欢
答案:B
解析:变调是指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A项“朋友”“北京”“漂亮”中不存在明显的变调现象。B项“妈妈”“看看”“试试”都涉及变调。“妈妈”中后一个“妈”读轻声;“看看”“试试”中的“看”和“试”都读轻声,属于变调现象,所以该项可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