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采煤机型式检验规范.docx
Ⅰ
MT/T77—94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 1
4检验规则 7
附录A(标准的附录)测量精度规定 8
附录B(标准的附录)齿轮轮齿失效判别标准 8
附录C(标准的附录)工业应用试验 9
附录D(提示的附录)牵引速度和牵引力的换算 10
附录E(提示的附录)若干名词的说明 10
Ⅱ
MT/T81—1998
前言
本标准的修订考虑了以下情况:
—国内外滚筒采煤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截割电动机横向布置在摇臂上的采煤机和电牵引采煤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
—我国滚筒采煤机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高;
—我国采煤工作面单产水平提高和高产高效矿井的大量涌现。
修订后的标准与原标准有了较大变动。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MT81—1984。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附录D和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永昌、闻森炎、侯堉均、沈斌忠、姚守钵。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解释。
1
MT/T81—1998
滚筒采煤机型式检验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开采长壁采煤工作面用的滚筒采煤机(以下简称“采煤机”)整机、行走部驱动装置和截割部传(驱)动装置型式检验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要求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型式采煤机的型式检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MT/T82—1998滚筒采煤机出厂检验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199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
3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
3.1整机试验
3.1.1空运转试验
采煤机整机安装在配套刮板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中部槽上(包括两侧附挂装置),行走部驱动装置输出轴空转(链牵引采煤机不装牵引链,使主链轮空转;无链牵引采煤机拆除驱动轮或行走轮,使输出轴或驱动轮空转)。按设计技术文件和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要求(以下简称“设计要求”)供电、供冷却水和喷雾降尘用水,各油池按规定的油质和油量加油。试验内容见表1。
表1空运转试验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试验要求
1
空载跑合试验
依次起动各电动机(供少量冷却水),牵引速度给定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有关牵引速度和牵引力的名词说明见附录E(提示的附录),下同]位置,两摇臂分别处于最高和最低位置,空运转30min。将牵引速度给定在反向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位置,两摇臂的最高和最低位置交换后,再运转30min
运转过程中测录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滚筒转速,破碎滚筒转速和正反向牵引速度各3次,并观察各部分运转和温升情况,以及所有管路系统和各结合面的密封情况
各电动机输入功率,滚筒转速、破碎滚筒转速和牵引速度符合设计要求;各部分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和异常温升;各密封处均应密封良好,不得有渗漏现象
2
MT/T81—1998
表1(续)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试验要求
2
操作系统试验
依次操作采煤机(包括无线电随机控制和巷道控制)的所有机械、电气、液压操作手把(按钮、旋钮)各5次
观察各受控部位的动作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预告信号和延时起动)及各显示器(显示屏、表、光柱等)的显示
操作手把(按钮、旋钮)操作灵活,各受控部位动作准确,不得有任何误动作;预告信号和延时起动时间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显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