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遵义专版)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x

发布:2025-04-27约4.3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遵义专版)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沪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遵义专版)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沪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化学的奇妙世界,揭开氧气的神秘面纱。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知识的冒险之旅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2.培养科学思维,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氧气在环境保护和生命维持中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同学们,进入九年级后,你们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个阶段,同学们的层次较为均衡,大部分同学能够跟上课堂节奏,但仍有部分同学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较为吃力。在知识方面,同学们对氧气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的深入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能力方面,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在素质方面,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但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有待提升。

在行为习惯上,同学们普遍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但在课堂纪律和专注力方面还需加强。这些因素对课程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氧气作为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其性质和用途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加深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特别是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中关于氧气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氧气性质的动画演示视频、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图片、氧气制取实验的图表等。

3.实验器材:集气瓶、带火星的木条、水槽、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镊子、滴管等实验用品。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台,划分小组讨论区,确保实验安全,地面铺上防滑垫。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前一周,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预习资料,包括氧气的发现历史、氧气的化学性质简介等。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如“氧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哪些?”、“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互动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氧气的基本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并记录自己的初步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预习资源的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图片,如呼吸、燃烧等,引出氧气的重要性。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氧气与金属、非金属的置换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氧气性质的应用。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实验中操作,观察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氧气的性质。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氧气的性质。

-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氧气性质和用途的课后作业,如设计一个氧气应用的情景剧。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氧气相关的科普书籍和在线资源。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完成氧气应用的情景剧设计。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一步了解氧气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通过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

作用与目的:

-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氧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课堂实验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