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试题及答案.docx
2024年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化学因素()
A.铅及其化合物
B.噪声
C.苯
D.一氧化碳
答案:B。噪声属于物理因素,铅及其化合物、苯、一氧化碳都属于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等,而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现象,对人体的听觉系统等会造成损害,但它不是化学物质。
2.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是()
A.噪声聋
B.中暑
C.尘肺病
D.电光性眼炎
答案:C。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噪声聋是长期接触噪声导致的,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引发的,电光性眼炎是接触紫外线等引起的,都与粉尘无关。
3.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有()大类。
A.8
B.9
C.10
D.11
答案:C。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有10大类132种,这10大类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等。
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A.炭疽杆菌
B.霉菌
C.电离辐射
D.生产性粉尘
答案:C。电离辐射属于物理因素,它包括X射线、γ射线等。炭疽杆菌和霉菌属于生物因素,生产性粉尘属于化学因素。
5.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C.行业自律,职工参与
D.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
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6.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A.检测、评价
B.监测、评估
C.测试、评定
D.检查、评判
答案:A。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等进行测定,评价则是根据检测结果等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7.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承担。
A.劳动者个人
B.用人单位
C.工伤保险基金
D.民政部门
答案: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8.以下哪种防护用品不属于头部防护用品()
A.安全帽
B.防护头罩
C.耳塞
D.工作帽
答案:C。耳塞是用于耳部防护,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安全帽、防护头罩、工作帽都属于头部防护用品,能保护头部免受物体打击、碰撞等伤害。
9.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的作业。
A.20
B.25
C.30
D.35
答案:B。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属于高温作业。
10.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答案:B。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以确保检查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1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B.职业病危害情况
C.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D.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答案: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这是保障劳动者知情权的重要规定。
12.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影响人体的()系统。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循环系统
答案:C。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主要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头晕、呕吐、昏迷等症状。
13.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粉尘职业病危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