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飞针测试仪行业剖析:2024年全球市场销售额达到了7.88亿美元.docx
Copyright?QYResearch|market@|
电路板飞针测试仪行业剖析:2024年全球市场销售额达到了7.88亿美元
一、行业定义与市场概述
定义:电路板飞针测试仪(FlyingProbeTester)是一种无夹具自动化测试设备,通过探针直接接触印刷电路板(PCB)的测试点,实现电气性能验证。其核心优势在于高灵活性、低成本、快速换型,尤其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及高密度PCB的测试需求。
市场规模:
全球:根据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销售额7.88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3.5%,预计2031年达10亿美元;
中国:2024年市场规模约0.8亿美元(占全球10%),预计2031年增至2.0亿美元(全球占比升至20%)。
二、供应链结构与上下游分析
上游:
核心零部件: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占比成本30%)、探针材料(钨钢/碳化钨,占比25%)、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占比20%);
供应商:德国PI(运动控制)、日本THK(导轨)、美国Renishaw(传感器)。
中游:
设备制造商:
国际龙头:TakayaCorporation(日本)、ATGLutherMaelzerGmbH(德国,Cohu旗下)、SPEAS.p.A.(意大利);
中国厂商:深圳市迈创力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协辰电子科技。
下游:
应用领域:PCB制造商(占比65%)、飞针测试服务提供商(占比35%);
客户:鹏鼎控股、富士康、生益科技(PCB厂商);TestResearchInc.(TRI,全球最大飞针测试服务商)。
三、主要生产商与竞争格局
TakayaCorporation
市场份额:2024年全球占比18%,主导高端市场;
产品:APT-8000系列,支持8探头并行测试,精度±2μm;
战略:与ASML合作,拓展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
ATGLutherMaelzerGmbH(Cohu)
市场份额:2024年全球占比16%;
产品:Luther系列,主打汽车电子PCB测试;
战略:收购韩国厂商,强化亚太区服务能力。
深圳市迈创力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份额:2024年中国市场占比12%,全球占比约3%;
产品:MT-800系列,性价比优势突出;
战略:与华为海思合作,切入国产半导体测试设备供应链。
其他厂商:
SPEAS.p.A.(意大利):专注多物理场仿真测试技术;
SeicaS.p.a.(意大利):以高可靠性测试见长;
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本土新兴企业,2024年营收增速超50%。
四、政策环境与技术趋势
政策驱动:
中国:《“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推动高端装备国产化,2024年PCB测试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25%;
欧盟:《绿色协议》要求设备能效提升,推动飞针测试仪节能技术研发。
技术趋势:
AI与机器视觉:2025年超40%的新机型集成AI缺陷识别,提升检测效率;
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换型,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生产需求;
双面探测技术:2024年占比55%,预计2031年增至70%,受5G基站、数据中心PCB需求驱动。
五、市场趋势与行业前景
区域市场分析:
中国:2024-2031年CAGR为13.5%,受益本土PCB产业升级(如HDI板、IC载板需求增长);
北美:技术领先但市场饱和,2024-2031年CAGR为2.8%;
欧洲:汽车电子需求复苏,2024-2031年CAGR为3.2%。
产品类型演变:
双面飞针测试仪:2024年占比55%,预计2031年增至70%,受先进封装(如Chiplet)需求拉动;
单面飞针测试仪:向低成本、高精度方向迭代,聚焦消费电子领域。
应用领域扩展:
PCB制造商:2024年占比65%,预计2031年降至60%,因飞针测试服务提供商自研测试能力增强;
飞针测试服务提供商:2024年占比35%,预计2031年增至40%,受全球供应链重组影响。
六、未来展望与投资建议
短期(2025-2027):
关注中国本土厂商技术突破(如迈创力、南京协辰),推荐投资国产替代赛道;
布局AI驱动的缺陷检测软件企业(如Cohu的AI测试平台)。
中期(2028-2030):
关注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如ANSYS合作项目)与模块化设备企业;
跟踪东南亚PCB产能转移带来的设备需求(如越南、马来西亚)。
长期(2031+):
探索飞针测试仪与半导体量检测设备的交叉融合机会;
布局绿色制造技术(如低能耗驱动系统)。
风险提示:
全球半导体周期波动影响PCB需求;
探针材料成本上升(钨钢价格2024年同比上涨15%);
技术替代风险(如在线测试(ICT)技术迭代)。
《2025-2031全球与中国电路板飞针测试仪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