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3T 1418-2025赤潮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4-26约4.9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13.030.20CCSZ17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1418—2025

赤潮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atelliteremotesensingmonitoringofredtide

2025-01-22发布2025-02-22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3/T1418—202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资源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思杨、刘希真、马玉娟、宋琍琍、陈艳珑、文世勇、余骏、张晓辉、刘瑞娟、赵聪蛟、熊薇、金敬林、边佳胤。

DB33/T1418—2025

1

赤潮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赤潮卫星遥感监测的监测要求、卫星影像获取与预处理、赤潮信息提取、图件制作、质量检查和资料归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岸海域的赤潮卫星遥感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HY/T147.7—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赤潮分布范围distributionrangeofredtide

与周边水体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羽状、条带状或者团块状纹理特征,呈黄绿色、棕褐色、黑色、粉色、红色或者金色水色特征的水体最外围边缘所包围的水域范围。

注:赤潮分布范围可包括单个或多个赤潮斑块。

4监测要求

4.1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为赤潮分布范围、赤潮面积。

4.2地理坐标

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CGCS2000)。

4.3地图投影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4.4监测流程

赤潮卫星遥感监测流程见图1。

2

DB33/T1418—2025

辐射定标

N

不进行提取

流程开始

卫星影像获

卫星影像预处理

大气校正

大气校正

图像镶嵌与配准

校正

赤潮信息提取

真彩色影像合成

图像增强

N叶绿素a判别法判定

N

叶绿素a判别法

判定

不进行提取

Y

Y

赤潮分布范围提取

赤潮面积计算

图件制作

质量检查

资料归档

流程结束

图1监测流程图

5卫星影像获取与预处理

5.1卫星影像获取

获取监测区域内的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卫星影像要求如下:

a)空间分辨率:应优于500m;

b)影像质量:监测区域内云覆盖率小于10%;

c)波段构成:应至少包含红(620nm~760nm)、绿(500nm~560nm)、蓝(430nm~470nm)波段,常用卫星传感器及波段设置参见附录A。

DB33/T1418—2025

3

5.2卫星影像预处理

影像预处理步骤主要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图像镶嵌与配准,具体方法执行HY/T147.7—2013的6.3.2.2规定。数据处理结束后,填写赤潮卫星遥感监测影像数据记录表,格式按附录B。

6赤潮信息提取

6.1真彩色影像合成

选取遥感图像专用处理软件读取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红、绿、蓝波段合成真彩色影像。

6.2图像增强

采用线性拉伸、高斯拉伸等方法进行图像增强处理。

6.3赤潮判定

6.3.1按以下特征进行赤潮判定,符合条件的进行信息提取:

a)与周边水体具有清晰的边界;

b)呈现羽状、条带状或者团块状纹理特征;

c)呈现黄绿色、棕褐色、黑色、粉色、红色或者金色;

d)赤潮解译样例集参见附录C。

6.3.2当疑似赤潮水体与周边水体对比度较小,无法明确判定其是否为赤潮时,可采用叶绿素a判别法辅助判定赤潮,叶绿素a判别法执行HY/T147.7—2013的8.6.1规定。

6.4赤潮分布范围提取

识别赤潮分布区外缘线,提取赤潮分布范围。

6.5赤潮面积计算

选取地理信息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