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3369-2022_北美海棠嫁接育苗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ICS65.020.20
DB22
CCSB05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369—2022
北美海棠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AcodeofpracticeforgraftedseedlingraisingofMalusmicromalus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336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舒兰市学新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桦甸市园艺特产技术推广
中心、长春诚韵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晓刚、刘晓嘉、杨立红、丁绍文、才燕、姜大崴、宁崴、殷佳慧、奈婕菲、
李羡宏、杜刚、牟学新。
I
DB22/T3369—2022
北美海棠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北美海棠(Malusmicromalus)嫁接育苗的程序,给出了圃地选择和土壤管理、砧
木苗培育、嫁接苗培育和出圃的操作指示,描述记录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北美海棠嫁接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001
LY/T2289
育苗技术规程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3术语和定义
northamericanmalus
从北美引入的系列观赏海棠品种及国内以其为材料选育的新品系的统称。
1圃地选择和土壤管理(见5)
图1北美海棠嫁接育苗流程图
1
DB22/T3369—2022
5圃地选择和土壤管理
5.1
圃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条件良好、背风向阳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pH值6.5~
7.5,宜远离松柏类植物,隔绝检疫性病虫害。
5.2土壤管理
5.2.1整地
整地按照GB/T6001规定执行。
5.2.2施基肥
结合整地施用,肥力中等的土壤施入3kg/m~5kg/m的腐熟有机肥。
22
5.2.3消毒
育苗前可采取药剂消毒或烧土等方法进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常用药剂按照GB/T6001执行。
6砧木培育
6.1种子采集和调制
9月下旬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山荆子(Malusbaccata(L.)Borkh.)母树上采集充分成熟、
饱满的果实,经堆放、搓揉、漂洗调制种子。种子纯净度>90%、生活力>95%,阴干后于通风干燥处保
存。
6.2种子处理
6.2.1杀菌
在层积处理前用48%的甲基托布津800倍~1000倍溶液浸种1h,取出再用清水浸种2h~3h,
充分晾干。
6.2.2.1采用河沙作层积材料,按种沙比1:3混拌均匀,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层积温度
为2℃~5℃。
采用垄播方法,垄宽60cm,垄高10cm,沟深2cm~3cm。播种时间5月上旬至中旬,将种沙
均匀撒入沟内,播种量每延长米1.2g~1.5g,覆土厚度约1cm,镇压后侧方浇水。
2
DB22/T3369—2022
采用细孔喷头或喷灌设施喷水,出苗期始终保持垄面湿润,出苗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喷水,生长后
期控水。
6.4.2间苗与除草
幼苗株高2cm~3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按照“间弱留壮”和“间密
留疏”的原则进行间苗。
幼苗株高8cm~10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除草,同时结合间苗进行缺株补植,留苗密度每延长
米8株~10株。
6.4.3追肥
6月下旬可追肥氮肥7.5kg/667m~10kg/667m。
22
6.4.4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防治按照附录A执行。
7嫁接苗培育
7.1品种选择
根据苗木市场状况选择繁育品种。北美海棠主要栽培品种参见附录B。
7.2芽接苗培育
7.2.1砧木选择
选用当年生、地径>0.5cm山荆子健壮实生苗。
7.2.2嫁接时间
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进行,避开阴雨天。
7.2.3接芽采集
在北美海棠植株上选取生长充实、木质化程度较高的当年生新梢上的饱满芽,先在芽的上方0.6cm
左右横切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