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docx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摘要:自英语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读写教学缺少对主题意义的探究,阅读课也未能和写作课有效结合起来。本文结合人教版(2019)必修三Unit3ReadingforWritingWelcometoChinatown的教学案例,从引入主题、探究主题、建构主题、主题写作、深化主题等方面,探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主题意义;主题探究;读写结合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主张以主题意义统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课标》指出,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1]。因此,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当中。
从新教材的编写来看,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首页都通过一些图片和名言名句传递给读者该单元的主题意义,整个单元教学都围绕着同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每个单元的教学板块也专门设计了“ReadingforWriting”这一读写结合教学指导课。由此可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写结合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趋势。
从新高考的题型和分值来看,全国新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的分值提升到50分,写作提升到40分,读写共90分,占了总分的60%,这彰显了读写在英语教学及考试中的地位。从近年的新高考写作新题型看,不管是概要写作还是读后续写,都聚焦主题意义,强调读写结合。
但现在的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阅读教学文本信息碎片化、思维层次肤浅、文本结构割裂等[2]。阅读课流于形式,教學目标设计之间缺乏关联性,缺少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很多教师还是更多地关注语篇中词汇、语言点、语法等传统教学。写作教学也缺乏主题意义的统领,较多关注语言表达,且写作课和阅读课割裂开,以至于学生未能把在文本阅读当中学到的知识及时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去,学生的写作也缺乏过程性指导[3]。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就是在主题意义的统领下,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的主要内容、篇章结构、语言特点、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教学活动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然后设计与之相关的主题写作,使阅读、写作紧密结合,建构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的读写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教师可在读前导入活动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引入主题,激活学生已有的主题背景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研读语篇,探究主题:在读中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全面深入地研读语篇,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表达、作者的写作目的等,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整理、推理与判断、评价与赏析等高阶思维;
(三)围绕主题,对比阅读:教师通过基于同一主题的不同语篇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探究和理解主题意义;
(四)思维导图,建构主题:经过以上的探究活动,学生对这类语篇的主题意义、篇章结构、主要内容、相关的语言表达较为了解,此时再通过思维导图整理这些要素,使主题结构化、清晰化、可视化;
(五)主题引领,实践写作:教师设计与该主题相关的“写”的任务,学生将在文本阅读当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并通过同伴互评、教师点评、课后修改等活动提高学生英语的读写能力;
(六)迁移创新,深化主题: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情境,让学生将在课文中所学习的语言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等运用到新的语境中去解决问题,落实英语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以人教版(2019)必修三“Unit3ReadingforWritingWelcometoChinatown”为例,具体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该单元的主题语境内容为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该板块的活动主题是“介绍一个有显著文化特征的地方”。文本是一篇介绍中国城(Chinatown)的旅游宣传性质的语篇,主题意义是通过介绍中国城,体现中国文化和美国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呼吁读者来中国城体验中国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主题意义为统领,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这类语篇的篇章结构、主要描写内容、文体特征和语言风格等探究该语篇的主题意义后,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