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提高实验教学效率.doc
巧用微课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得到广泛落实,这也使小学科学教学受到重视。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应该将实验课程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考虑当前小学生的接受习惯、理解能力,灵活设计教学方案。从现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微课教学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其可以实现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印象。基于此,本文对巧用微课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今后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课;实验教学;效率;策略分析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应该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取向,保证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尤其对于小学科学而言,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体现为:科学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通常以对生活中、自然界里的种种现象的分析与解释作为知识点。如果教师能够保证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及课堂教学结构设定的科学性,则可以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融入课程学习中,继而保证科学教学成效。但如果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与学生学情不符,则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实验课是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突出实验课的实践属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进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产生实验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而将微课教学方式融入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可以使知识点的展示更为直观、便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微课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激发学生科学实验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归根结底,这与学生对科学实验不感兴趣有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为学生展示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及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导致很多科学知识在学生眼里成为遥不可及的“理论”,进而对科学学科及相关实验提不起兴趣。而将微课融入科学实验课教学,则可以使实验活动氛围更佳,激发学生实验活动参与热情。微课的运用可以将科学实验中所涉及的诸多知识,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更为清晰地感受到科学理论知识与科学实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打造互交式课堂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将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向,这使得课堂氛围单调,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没有取得预想效果。而将微课应用到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则可有效提高学生课堂活跃度,主要包括思维活跃度、交际活跃度等方面。具体而言,微课教学方式的融入是以微课视频播放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以往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点,以形象化、趣味化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使学生对科学实验要点及过程有更为具象化认知。教师还可以将微课视频当作引子,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课上互动,进而打造具有互交式活跃的实验课堂。
二、巧用微课提高科学实验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而言,在正式开展实验课教学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保证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从而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首先,教师要了解实验器材及具体使用方法。小学科学是一门较为专业的学科,开展实验活动时,会用到诸多器材,如果教师没有预先准备好相应器材或对器材的使用方法不够了解,势必会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展。一般而言,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上,常用的实验器材包括放大镜、酒精灯、滴管、石棉网等。教师只有熟练运用上述器材,才能实现对各个实验环节的有效设定,保证科学实验顺利开展。
其次,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之前,应该先明确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实验思路,并以此为基础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这可以使实验课教学有效性得到保证。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空气占据空间”这部分内容时,会涉及实验课程,其中包括吸管倒水、注射器内空气与水占据空间观察、玻璃杯倒扣实验等。教师要在课前理清上述实验的类别、脉络,进而明确实验目的。
最后,准备好微课课件。所谓微课课件,主要是指微课视频。教师要根据本节实验课教学涉及的实验环节及要点来进行微课制作,要在视频中集中展示实验难点,并且保证知识点的展示更为直观、生动。这样才能使微课视频在实验课中播放时,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为学生科学实验的开展提供指导。
(二)运用微课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科学而言,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丰富,且大多数知识点趣味盎然,主要是因为其来自日常生活及自然界。这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