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认识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pptx

发布:2025-04-28约1.57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功能;PRS3000智能配电网主站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包含丰富功能,操作方便灵活,可扩展和兼容性强大。各功能模块如下:;收集站端采集系统的实时数据,实现基本四遥功能;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分组、分层设计的设计原则;

通信规约类库和通信设备类库设计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基于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流程;

同组主备系统任务分流机制的实现。;变电站自动化;PRS3000数据采集功能;具有数据的合理性检查,对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删除不合理的实时数据。模拟量数据处理;状态量处理;报警量处理;累计量处理,计算量处理等。;系统的全部操作完全基于人机接口而进行,人机接口的所有操作已实现全鼠标化,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灵活、快捷、直观,同时也定义了快捷键操作,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可以单独使用鼠标,也可以鼠标键盘混合使用。;PRS3000智能配电网主站系统;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变;

模拟量及累积量:量值越一、二级限值;

主站设备、配网终端不正常操作和设备故障;

通道故障报警;

设备及程序运行事件;

配网故障诊断事件;

综合自动化保护事件;

操作事件,包括库操作,人工置数,遥控、遥调操作等;

用户定义的其它报警。;PRS3000事项告警功能;馈线自动化(FA),正常情况下,远方实时监视馈线开关和馈线电流、电压等情况。

配电网线路发生故障时获取故障记录,自动定位故障发生位置和区域,对线路开关进行远方分闸操作以隔离故障区域,并对隔离后所产生的失电非故障区域与正常供电区域联络开关进行远方合闸操作以恢复供电。;馈线自动化即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诊断出故障区间并将故障区间隔离,恢复对非故障区间的供电。馈线自动化根据实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型、就地型、智能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顺序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厂站名、柱上开关/环网柜等设备名称、动作时间、事件内容等;并按发生顺序存入历史库。对历史SOE记录可以多种检索方式在CRT上显示、查询或打印。;PRS3000事件顺序记录(SOE);历史断面回显及事故追忆(PDR);

??错措施;

打印输出;

系统对时;

系统的设备管理功能;

站端系统维护;

开放的系统接口。;PRS3000智能配电网动模部分;PRS3000智能配电网动模部分;PRS3000智能配电网动模部分;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设计原则;系统应遵循相关国际和国内标准,包括软硬件平台、通信协议、数据库以及应用程序接口等标准;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提供开放式环境,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应能在UNIX、Linux等操作系统环境下稳定运行;应遵循IEC61970和IEC61968标准。;系统选用的软硬件产品应经过行业认证机构检测,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系统关键设备应冗余配置,单点故障不应引起系统功能丧失和数据丢失;系统应能隔离故障节点,故障切除不影响其他节点的正常运行,故障恢复过程快速。;系统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规定;系统应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保证信息安全;系统应具备数据备份及恢复机制,保证数据安全。;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信息应便于维护,有完整的检测、维护工具和诊断软件;各功能模块可灵活配置,模块的增加和修改不应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人机界面友好,交互手段丰富。;系统容量可扩充,可在线增加配电终端等;系统节点可扩充,可在线增加服务器和工作站等;系统功能可扩充,可在线增加新的软件功能模块。

系统硬件应选用符合行业应用方向的主流产品,满足配电网发展需要;系统支撑和应用软件应符合行业应用方向,满足配电网应用功能发展需求;系统构架和设计思路具有前瞻性,满足智能配电网发展的需求。;变电站自动化;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概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