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2985-2019_玉米秸秆机械化富集深埋还田技术规范_吉林省.docx
ICS65.020.20
DB22
B05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985—2019
玉米秸秆机械化富集深埋还田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echanizedenrichmentanddeepburialofcornstraw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298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窦森、关松、杨轶囡、郭聃、崔俊涛、陈光、杨靖民、白洪波、侯小华、高春
梅、徐佰军、马金宝。
I
DB22/T2985—2019
玉米秸秆机械化富集深埋还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秸秆机械化富集深埋还田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要求、机具选择、操作方法、质
量评价、记录与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中西部黑土区玉米秸秆富集深埋还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条带耕作striptillage
在种植作物前,耕整地时把地面按一定的比例分成带,以分成的地面带宽度为单元进行耕整地作业。
cornstrawenrichmentanddeepburial
秸秆富集比例strawenrichmentratio
连续多年依次玉米秸秆富集深埋还田,每年埋1个单元中的1个条带,将1个单元所有条带都
埋完所需的年数(即将1单元中所有的垄都轮还一次的时间),依不同单元带宽和富集比例其轮还周
期不同。
1
DB22/T2985—2019
4.1.1砂土、壤土、粘壤土、轻黏土(包括砂质黏土、壤质粘土、粉砂质粘土)等质地的土壤。
4.1.2
4.1.3
土壤相对含水率应在60%~80%。
以土层厚度不低于40cm的高平地、台地、平地、缓坡地为宜。
4.2种植模式
以玉米宽窄行种植为宜。
4.3秸秆含水率
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含水率20%~30%。
5
技术要求
5.1
秸秆富集比例
以4垄秸秆富集于1垄为宜。
5.2轮还周期
以4年为宜。
6
机具选择
秸秆富集深埋还田机具:应具有集秸秆捡拾、粉碎、集中传输、深层注入和土壤深松等多种功能
6.3秸秆富集深埋还田机具配套动力:以66.18KW~90KW的轮式或履带式拖拉机为宜。
7操作方法
2
DB22/T2985—2019
a为秸秆富集幅宽和归行宽度;
b为粉碎入土;
c为带状免耕播种。
图1
秸秆富集深埋还田方法
7.2
秸秆归行
a)秸秆埋入地表下20cm~40cm;
b)覆土厚度不低于10cm。
以深埋秸秆的垄为中心留出空带,带宽90cm,空带两侧各种植2行玉米,行距为40cm。然后
再间隔90cm在未埋秸秆空带重复种植,见图1c。
秸秆富集深埋还田为4垄归为1垄,每年产生的秸秆依次逐年持续条带深还田。其深还位置与最
初深还位置重合为1个循环周期。见图2。
3
DB22/T2985—2019
图2秸秆富集深埋还田轮还方法
7.6
配肥
秸秆还田时配施N肥30kg/hm~45kg/hm为宜。
22
8.1.1当年指标
秸秆埋深为20cm~40cm,覆土厚度不低于10cm,苗带部分的秸秆残留覆盖不超过20%。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应符合NY/T1121.1的规定。土壤有机质应按NY/T1121.6的规定
进行,其余项目采用常规方法测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