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25年中考二模试题 (图片版无答案).doc
第PAGE页
2025年东胜区初中毕业升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30道小题,每题1分,共30分,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到答题卡上)
1.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丝绸之路”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曾是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D.“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以下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体现了唐朝农业、商业的发展情况B.当时有很多异地之间做生意的人
C.体现了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繁荣D.唐玄宗统治时期一直处于盛世繁荣中
3.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A.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B.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C.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D.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4.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变革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你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③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
6.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是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协调矛盾、相互做出妥协的结果
B.开始的标志是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两党整编军队为主要合作方式
D.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7.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8.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④新中国的曙光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9.1949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句话中“站起来”的理解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0.历史学著作《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分别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诞生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