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读及测考试练习题(答案).docx
《朝花夕拾》导读及测考试练习题(答案)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这部作品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选择题
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答案:B。在《无常》中,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通过描写无常的形象,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藤野先生》
答案:D。《狗·猫·鼠》中提到长妈妈说猫吃了隐鼠;《五猖会》中长妈妈给“我”讲述过“长毛”的故事;《二十四孝图》中长妈妈教给“我”很多道理。而《藤野先生》主要围绕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经历以及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未提及长妈妈。
3.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中提及。
A.《琐记》
B.《父亲的病》
C.《无常》
D.《范爱农》
答案:A。《琐记》中鲁迅记述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在矿路学堂里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填空题
1.《朝花夕拾》中揭示种种对儿童不合理的教育的文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伤害;《五猖会》中父亲在“我”急切想去看五猖会时,强迫“我”背诵《鉴略》,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2.《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寿镜吾先生,另一位是__________。
答案: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老师,方正、质朴、博学;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3.《朝花夕拾》中《__________》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__________》一文,表现了她在冬天里见到雪天捕鸟的快乐。
答案:《范爱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冬天在百草园雪天捕鸟的有趣情景。
判断题
1.《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
答案:正确。在《狗·猫·鼠》中明确提到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
2.《父亲的病》中,陈莲河医生用的药引是一对蟋蟀。()
答案:正确。《父亲的病》里,陈莲河给鲁迅父亲看病时,用药引非常奇特,如一对蟋蟀,且要求“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3.《琐记》中提到,衍太太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并没有听从,然而却出现了关于“我”偷家里东西卖钱的流言。()
答案:正确。在《琐记》中,衍太太是个心术不正的人,她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没听,但还是传出了“我”偷家里东西卖钱的流言。
解答题
1.请简要概括《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答案:长妈妈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还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同时她又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如她过节时教给“我”许多禁忌,体现了她的迷信和唠叨;她为“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又展现了她善良、真诚、关爱孩子的一面。
2.《藤野先生》中,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又为什么弃医从文?
答案: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是因为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们的表现让他感到厌恶,“乌烟瘴气”的环境使他看不惯。而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有比较好的医学学习环境,所以他想去仙台学医,希望用医学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时便去当军医,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