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15∕T 3742—2024 奶山羊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pdf
ICS65.020.30
CCSB4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3742—2024
奶山羊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ventionandtreatmentofdairygoats
lambsdysentery
2024-11-29发布2024-12-29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374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
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子琪、杨磊、张小栓、王胜义、赵启南、白帆、张梦杰、张耀支、皇甫九茹、
任婷婷、王泳、姜丽丽、陈娜、何亭漪。
I
DB15/T3742—2024
奶山羊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奶山羊羔羊痢疾流行病学、诊断、预防、治疗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奶山羊羔羊痢疾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2835奶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NY/T5030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
DB15/T2721奶山羊羔羊饲喂技术规程
DB15/T3438产气荚膜梭菌分离与鉴定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流行病学
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草料质量差、更换饲料、气候寒冷和温差变化大等应激,发病率较高。
发病日龄
10日龄以内的羔羊易感,3周龄以内的羔羊亦可发病。
传播途径
病原以粪便、尿液等排泄物为媒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经脐带或伤口传染。
主要症状
4.4.1自然感染的羔羊潜伏期为1d~2d。
4.4.2病初,患羊体温升高,精神委顿,不吮奶;随后出现腹泻,粪气味恶臭;后期,有的羔羊粪中
带血,直至成为血便。
4.4.3患羊逐渐虚弱,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常在ld~2d内死亡,只有少数病情较轻的羔羊可
能自愈。
4.4.4病情严重者,四肢瘫软,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角弓反张,一般病程很短,若不及
1
DB15/T3742—2024
时救治,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4.5病理学特征
4.5.1剖解病死羔羊尸体,可见机体严重脱水,真胃内有凝乳块。
4.5.2肠粘膜有程度不同、范围不等的炎性病灶,有的出现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