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摘要.pdf
2.1.2负荷计算是确定供配电系统方案和施工图设计的重要依据
2.1.3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治理谐波是提高供电质量、节约
能源的又一途径
1.负荷计算是供电系统的设计依据。
1)通过负荷计算,利用最佳负载系数法确定变压器容量和系统开关
设备,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在经济运行方式下运行。
2)提高功率因数,降低变压器的无功功率。
2.负荷计算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正确构成配电系统。除要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外,
还要检验实际运行中系统是否经济、合理。
2)按需要系数法确定导线截面
3)系统损耗由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两部分组成。按损耗的变化情
况可划分为可变损耗和固定损耗,见表2.2.1.
3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
1)配电系统电压等级的确定:选用较高的配电电压深入负荷中心。
2)合理选定供电中心:将变压器(变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可以
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3)合理选择变压器:选用高效低耗变压器。力求使变压器的实际负荷
接近设计的最佳负荷,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能耗。
4)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即最小损耗的运行方式。尤其是季节
性负荷(如空调机组)或专用设备(如体育场建筑的场地照明负荷),可
考虑设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5)合理选择线路路径:负荷线路尽量短,以降低线路损耗。
2.2.2负荷计算方法:负荷密度法、单位指标法、需用系数法。
负荷密度法主要适用于规划设计。
单位指标法适用于方案设计阶段,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
需用系数法适用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负荷计算的主要内容有:设备容量、计算容量、计算电流。
设备容量:也称为安装容量,是用户安装的所有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
或额定功率(设备铭牌数据)之和。
计算容量:也称计算负荷、需要负荷,通常采用30min30min最大平均负荷,
标志用户的最大用电功率。
计算电流:是计算容量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是选择配电变压器、导
体的依据
1.单位指标法,
在方案设计阶段,为确定供电方案利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及台数,通常
采用单位指标法。其指标见表2.2.2—1。
单位指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2.需用系数法
需用系数法源自工业企业单位的负荷计算。
1)1)需用系数法的特点:
①按需用系数法确定负荷时,计算负荷是采用30min时间间隔平均负
荷的最大值。因此,电气设备和导线截面已留有一定余量,提高了供
电的安全可靠性。
②由于需用系数法末考虑用电设备同时运行台数的影响和设备容量
的动态变化,将导致计算结果较实际偏大。因此,进行负荷计算时,
须正确选取与各级变配电所或配电干线计算负荷相匹配的同时系数
(K)。
1
2)有关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及功率因数见表2.2.2—2。
4)需用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照明负荷的容量应根据所用光源的额定功中加上附属设备的功率
确定。如:气体放电灯、金属卤化物灯的镇流器的功耗,低压卤钨灯
为灯泡的变压器的功耗。
②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不包括备用设备的容量。
③消防用电设备容量不列入总设备容量。
④季节性用电设备(如制冷设备和采暖设备)应择其大者计入总设备
容量。
⑤反复短时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功率应换算到负荷持续率为25%的设
备功率。
⑥单相负荷应均衡地分配到三相上。当单相负荷的总容量小于计算范
围内三相对称负荷的总容量的15%时,按最大相负荷的3倍作为三相
对称负荷计算。
⑦对用电设备进行分组计算时,同类用电设备的总容量为算数相加。
不同类用电设备的总容量应按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负荷分别相加求
得。
⑧配电干线和变电所的计算负荷为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之和再
乘以同时系数k。K一般取0.8-0.9。
t1
⑨当不同类别的建筑(如办公楼和宿舍楼)共用一台变压器时,其同时
系数可按负荷高峰时段较大的一组考虑选取。
22.办公建筑.办公建筑。空调负荷占总电力负荷的1/4-1/3,
3.医疗建筑
医院的用电负荷以空调、照明负荷为主体,其中空调电制冷为用电负
荷的45%~55%,照明为30%,动力及医疗设备用电为15%—25%。
ECT室、CT室及X光室,其供电电源应单独引自配变电所专用回路,
ECT的设备容量为150kV·A左右,CT的设备容量为35—50kV·A,各
自带有专用调压器,X光射线机每台设备容量50kV·A左右,一般
医院设有5-6台,总用电量约为250kV·A左右,但需用系数只有0.2
左右,每台设—个配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