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清版)DB3209∕T 1297-2024 海蜇人工繁殖技术规程.pdf

发布:2025-04-25约5.8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50

CCSB51

DB3209

盐城市地方标准

DB3209/T1297—2024

海蜇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artificialbreedingofRhopilemaesculentum

2024-12-27发布2025-03-26实施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9/T129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盐城金洋水产原种场提出。

本文件由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盐城金洋水产原种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盐城水产科学研

究院、江苏海鑫水产原种场科技有限公司、射阳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昱辰、王会、边力、高立娟、张学师、罗薇薇、陈立飞、俞隽文、马晶晶、

陈四清、张天时、朱金超。

I

DB3209/T1297—2024

海蜇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海蜇(RhopilemaesculentumKishinouye,1891)人工繁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

环境条件、生产设施、亲蜇选捕与暂养、产卵与孵化、采苗、螅状幼体培育、碟状幼体、稚蜇培育、出

苗、包装、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海蜇苗种的人工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536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2085海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浮浪幼虫planula

亦称浮浪幼体或实囊幼虫,为海蜇受精卵孵化形成的幼虫,长圆柱形,表面遍生纤毛,能在海水中

游动。浮浪幼虫由内、外两个胚层组成,内胚层细胞集中于体内,无空腔,故又称“实囊幼虫”。

3.2

螅状幼体scyphistomae

浮浪幼体在营游泳生活后,固着于它物,而发育成为原始的水螅型,浮浪幼体之固着面成为基盘,

长出匍伏根,上端发育成口盘,口开于中央,在口盘周围突出体壁长出数条触手,称为螅状幼体。

3.3

碟状体ephyrae

螅状幼体进一步成长,在触手列的下方生出横缢,在横缢上方有8对缘瓣,各对缘瓣间生有平衡器

(缘瓣器官),触手退化,形成扁平盘状构造,由于缢缩的结果,最后离开螅状幼体而进水游泳,称为碟

状体。

3.4

稚蜇juvenilejellyfish

碟状体进一步成长,上方长成伞状,下方发育成口腕、肩板器官,口腕初始为4对,逐渐发育为8

对,形成水母雏形,称为稚蜇。

1

DB3209/T1297—2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