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doc
阳曲县贾城线石槽至城晋驿段公路改造工程
(K18+390-K18+600)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审批:
复核:
编制:
K18+390-K18+600段路基土方试验段总结报告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要求,结合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情况,现就该试验段总结如下。
概况
1、该试验段选择在K18+390-K18+600段。阳曲县贾城线石槽至城晋驿段公路改造工程(二期)项目部组织施工,路基试验段施工由路基队长全面负责。
2、试验段路基长210m,属于全填方路基段,路基设计宽度7.5米,
最大填土高度为2.6米,最小填土高度为0.37米;该段为山区林带地段,地形较为平缓,且试验段内无涵洞等结构物,路基填筑总量为4725m3。
4、试验段的施工时间为:从年月日开始到年月日结束,共天时间。
二、试验目的及指导思想:
1、通过路基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施工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机械设备的配置方式。
2、通过试验,摸索并总结清表及填前碾压、回填及碾压、填筑松铺厚度、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碾压遍数以及理想的设备配置及工艺方法。
3、摸索并总结如何依据设计图纸、招标文件的技术以及质量标准、颁布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4、通过本试验段施工,确定土方路基各区段(92、94、95区)的松铺厚度及碾压遍数等技术参数,以及确定合理的机械组合,同时对原材料标准试验进行论证,指导全面路基工程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并据此指导施工,并将结果提交给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今后控制施工的依据,以适应今后的大范围施工。
方格。方格网打好后,纵向20m,横向6m的交叉点处进行编号,并测其填前标高。
(二)上料
1、上料前对填料进行天然含水量的测定,天然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天然含水量过大时进行翻晒;天然含水量过小时,填筑碾压过
程中用洒水车洒水的方式使含水量尽可能达到最佳含水量。
2、上料时,用挖掘机装料,自卸运输车运料。在现场由专人负责指挥卸料,卸料间距根据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的原则进行卸料。
(三)推铺
1、上料完毕后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在机械推铺过程中用人工配合找平。
2、推土机将料摊铺整平完毕后,用平地机终平,平地机终平过程中人工配合继续找平。
3、填筑宽度每层在设计路基宽度的基础上超宽0.50m,以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
4、用3米直尺测量平整度,由人工进行全面整平,平整度为1-3cm。
5、摊铺结束后,进行高程测量。测量方式同上料前,计算其松铺厚度。经测量松铺厚度超过30cm时,用平地机进行推出,直至松铺厚度符合要求为止。
(四)碾压
摊铺及测量结束后进行碾压,碾压机械为龙工520D型。碾压方式为先静压一遍,然后弱振碾压一遍,再进行强振。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碾压速度在4Km/h以内。以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的重叠在0.4-0.5m之间。
(五)检测
1、高程测量:在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一遍后,进行标高测量,测量方式纵向每20m,横向每6m方格的交叉点为测点进行测量。其后每强振一遍测其高程,直至高程(沉降差值)不大于5mm为止,计算其压实系数。
2、压实度:压实度的检测,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一遍后测其压实度。其后每强振一遍测其压实度,直到压实度不再上升为止。压实度的测试方法采用灌砂法,含水量采用酒精燃烧法。第一层所有工序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进行第二层和第三层的试验路施工,施工方法同第一层。
五、试验、测量资料的整理
(一)测量资料:第一层的测试全部结束,整理测量标高的记录及进行松铺厚度及压实系数计算,然后进行第二层和第三层填筑的测量资料的记录及整理,方法同第一层。
(二)试验资料:第一层的测试全部结束,对其压实度检测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并确定其压实遍数及压实度的关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第二层和第三层试验填筑的试验资料记录及整理,方法同第一层。
六、实验结论
(一)含水率:
对土方路基含水率进行了控制:对填料取样测定其含水量。施工中在含水量比最佳值略大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碾压效果。平均含水率为5.9%,较最佳含水率4.5%,差值为1.4%。含水率控制最大上偏差为+2%,其值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经碾压后测得的密实度指标均符合要求。
(二)结论:
1、松铺系数的确定:根据对这三层的填筑试验,得出其试验段的填筑压缩厚度为3.
2、压实遍数和压实度的确定:经试验,静压一遍,弱振压一遍,强振压二遍后的平均压实度为84.96%;静压一遍,弱振压一遍,强振压三遍后的平均压实度为89.5%;静压一遍,弱振压一遍,强振压四遍后的平均压实度为94.2%;静压一遍,弱振压一遍,强振压五遍后的平均压实度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