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汽车用注塑件零部件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发布:2025-04-26约2.7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T/ACCEMXXXX—XXXX

汽车用注塑件零部件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用注塑件零部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汽车注塑零部件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040.1-201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634.1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1843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3398.2塑料硬度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GB/T4170-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技术条件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T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GB/T934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GB/T14234-1993塑料件表面粗糙度

QC/T267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QC/T29017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J841-1984塑料模具及其零件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QJ841-198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气泡bubble

由于熔料充气过多或排气不良而导致注塑件内残留气体,并呈现体积较小或成片的空穴。3.2

飞边overlap

由于合模锁模力过低,注塑压力过大,模具配合间隙过大,模具强度不好,料温过高,塑料流动性好,加料过多等原因使注塑件边缘出现多余薄翅。

3.3

黑点blackspot

由于塑料分解或料中可燃性挥发物、空气等在高温、高压下分解燃烧,燃烧物随熔料注入型腔,或原料型腔排气不良、清洁度差、杂物混入,在塑件表面呈炭状烧伤现象。

4技术要求

4.1外观质量

2

T/ACCEMXXXX—XXXX

4.1.1注塑件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允许有气泡、飞边、银丝、斑纹、黑点、拉丝、冷斑、流痕、划痕等缺陷。

4.1.2注塑件的表面纹理、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规定的观察距离和光照条件下具有一致性。

4.1.3外饰件的装饰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熔接线、流痕、气痕和喷射痕迹。

4.1.4装配面和隐藏面可允许存在不影响功能和装配的轻微缺陷。

4.2尺寸

4.2.1图样中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应符合GB/T1804-2000公差等级为中等m的规定。

4.2.2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QC/T29017的规定。

4.2.3塑料零件的螺纹长度、倾角及圆角半径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QC/T267的规定。

4.3性能要求

汽车用注塑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硬度、热变形温度、弯曲模量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外观

于自然光线下目测及手触检查。当外观目测有分歧时:——粗糙度按GB/T14234-1993规定的方法检测;

——光泽度可按GB/T8807-1988的规定的方法检测;

——表面色斑杂质大小用精度为0.01mm游标卡尺测试;

5.2尺寸

5.2.1线性尺寸用精度0.01mm的钢直尺检验。

5.2.2非线性尺寸用精度0.02mm游标卡尺检验。

5.3性能要求

5.3.1拉伸强度

按GB/T1040.1-2018规定的方法检验。

5.3.2断裂伸长率

按GB/T1040.1-2018规定的方法检验。

5.3.3冲击强度

按GB/T1843规定的方法检验。

5.3.4硬度

按GB/T3398.2规定的方法检验。

5.3.5热变形温度

按GB/T1634.1规定的方法检验。

5.3.6弯曲模量

按GB/T9341规定的方法检验。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3

T/ACCEMXXXX—XXXX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组批

以同一原料、同一配方、同一生产工艺、同一色泽的注塑产品为一批。

6.3出厂检验

6.3.1每批产品应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后,方可出厂。

6.3.2出厂检验项目为本文件4.1条、4.2条规定的项目。

6.4型式检验

6.4.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