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pptx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希望。这种方法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本次报告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作者:
肿瘤免疫治疗概述定义肿瘤免疫治疗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癌细胞的疗法。它利用免疫细胞和分子的特性。这种方法与传统治疗有本质区别。与传统治疗的区别传统疗法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则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免疫治疗可产生记忆效应。这可能带来更持久的抗癌反应。重要性为难治性癌症提供新选择。可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可能产生持久缓解甚至治愈。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整体格局。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1早期探索1890年代,WilliamColey使用细菌毒素激活免疫系统治疗癌症。这被认为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开端。但当时缺乏科学理论支持。2关键突破1970年代,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被发现。1990年代,首个免疫治疗药物获批。3现代发展2011年,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2018年,JamesAllison和TasukuHonjo因免疫检查点研究获诺贝尔奖。
主要类型的肿瘤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代表药物包括PD-1/PD-L1和CTLA-4抑制剂。过继性细胞疗法提取患者免疫细胞,在体外扩增或改造后回输。CAR-T是典型代表。肿瘤疫苗刺激免疫系统识别特定肿瘤抗原。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类。单克隆抗体和溶瘤病毒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抗体药物。溶瘤病毒可选择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抑制剂靶向早期T细胞活化阶段。首个获批药物为伊匹木单抗。主要用于黑色素瘤治疗。有较高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PD-1抑制剂靶向T细胞表面PD-1受体。代表药物有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适应症广泛,包括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种癌症。PD-L1抑制剂靶向肿瘤细胞表面PD-L1分子。代表药物有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不良反应相对较轻,适用人群更广。
过继性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将患者T细胞改造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在血液系统肿瘤中效果显著。TCR-T细胞疗法修饰T细胞受体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可识别胞内抗原,适用范围更广。NK细胞疗法利用自然杀伤细胞天然的抗肿瘤活性。无需严格匹配,可作为现成产品使用。TIL疗法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扩增。这些细胞已具备识别肿瘤的能力。
CAR-T细胞疗法详解细胞采集通过白细胞分离术采集患者T淋巴细胞。基因修饰使用病毒载体导入CAR基因。新受体能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细胞扩增改造后的T细胞在实验室大量扩增。通常需要2-3周时间。回输治疗患者接受预处理后,改造T细胞被回输。它们能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预防性疫苗预防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癌症。如HPV疫苗预防宫颈癌。2治疗性疫苗针对已存在的癌症,刺激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新抗原疫苗基于患者特有肿瘤突变设计的个性化疫苗。利用mRNA或肽技术制备。
单克隆抗体疗法抗体-抗原识别抗体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这是靶向治疗的第一步。免疫系统激活抗体招募免疫细胞攻击肿瘤。这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信号通路阻断抗体可阻断肿瘤生长信号。如曲妥珠单抗阻断HER2信号。药物递送抗体-药物偶联物将细胞毒素精准递送至肿瘤。兼具靶向性和杀伤力。
溶瘤病毒疗法选择性感染溶瘤病毒被改造为仅感染肿瘤细胞。这保护了健康组织。它们利用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特征进行靶向。病毒复制与溶解病毒在肿瘤细胞内复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的病毒继续感染附近肿瘤细胞,形成级联效应。免疫激活细胞裂解释放肿瘤抗原。这触发全身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溶瘤病毒也被视为一种原位肿瘤疫苗。
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免疫细胞成分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基质成分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等支持结构可溶性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信号分子代谢环境低氧、酸性、营养竞争等特殊代谢特征
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50%PD-L1阳性率高表达肿瘤通常对PD-1/PD-L1抑制剂反应更好。10TMB临界值每兆碱基突变数超过10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更佳。4%MSI-H比例约4%的固体瘤为MSI-H,对免疫治疗高度敏感。
联合免疫治疗策略联合策略代表组合临床获益双重免疫检查点阻断抗PD-1+抗CTLA-4提高响应率,延长生存期免疫治疗+化疗帕博利珠单抗+铂类化疗释放肿瘤抗原,增强免疫反应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改善肿瘤血管,促进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治疗+放疗帕博利珠单抗+立体定向放疗放疗增强抗原释放,产生吸收体效应
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原发性耐药约60-80%患者对免疫单药治疗无反应。这称为原发性耐药。肿瘤免疫原性低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不足获得性耐药初始有效后出现耐药。通常发生在治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