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课”考试试题.docx
“开工第一课”考试试题
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的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综合治理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以下哪种不属于常见的电气安全隐患()。
A.电线老化破损
B.电气设备接地良好
C.私拉乱接电线
答案:B。解析:电线老化破损、私拉乱接电线都容易引发漏电、短路等电气事故,属于电气安全隐患;而电气设备接地良好是保障电气安全的重要措施,不属于安全隐患。
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合格后方可进入。
A.安全培训
B.风险评估和气体检测
C.设备检查
答案:B。解析:进入受限空间存在缺氧、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作业前进行风险评估和气体检测能及时发现潜在危险,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安全培训和设备检查也是作业前必要的工作,但风险评估和气体检测是进入受限空间的关键前置条件。
4.在易燃易爆场所穿()最危险。
A.布鞋
B.胶鞋
C.带钉鞋
答案:C。解析:带钉鞋在行走过程中,鞋底的钉子与地面摩擦可能产生火花,在易燃易爆场所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布鞋和胶鞋相对比较安全。
5.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
A.继续作业
B.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
C.向上级报告后再撤离
答案: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6.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指向红色区域表示()。
A.压力正常
B.压力过大
C.压力不足
答案:C。解析:灭火器压力表一般有红、黄、绿三个区域,指针指向绿色区域表示压力正常,指向黄色区域表示压力过大,指向红色区域表示压力不足,灭火器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是每年的()月。
答案:6。解析:经国务院批准,自2002年起,将每年6月定为“全国安全生产月”。
2.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答案:高挂低用。解析:高挂低用是指将安全带挂在高处,人在低处作业,这样在发生坠落时,可减少冲击力,保障人员安全。
3.火灾发生的三要素是()、助燃物、火源。
答案:可燃物。解析:可燃物、助燃物(一般为氧气)和火源是火灾发生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4.安全色中,红色表示()。
答案:禁止、危险。解析:在安全色标准中,红色代表禁止、停止、危险等含义。
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了赶工期,工人可以在未进行安全培训的情况下上岗作业。()
答案:错误。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只要戴了安全帽,就可以在施工现场随意走动。()
答案:错误。解析:虽然戴安全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头部安全,但施工现场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如吊装作业、机械设备运行等,随意走动仍可能发生危险,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和警示标识。
3.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其拉开。()
答案:错误。解析:用手直接拉触电者,会使施救者也触电,正确的做法是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物将电线挑开,然后进行急救。
4.安全标志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答案:正确。解析:安全标志通过图形、符号和文字等形式,向人们传达特定的安全信息,能起到提醒、警告和指导的作用,帮助人们注意安全,预防事故。
解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火灾发生时的逃生要点。
答案:
(1)熟悉环境:进入公共场所或居住场所时,要提前了解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位置。
(2)及时报警:发现火灾后,立即拨打119报警,准确报告火灾地点、火势等情况。
(3)捂住口鼻:用湿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
(4)选择通道:优先选择疏散楼梯,不要乘坐电梯。
(5)寻找避难场所:如果无法逃生,可到相对安全的房间,关闭门窗,用湿布堵塞门缝,等待救援。
(6)避免跳楼:楼层较高时,不要轻易跳楼,可利用绳索、床单等自制救生工具缓降逃生。
2.简述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
权利:
(1)知情权: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