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液冷散热式预制舱储能系统冷却液回路设计.docx

发布:2025-04-27约1.4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液冷散热式预制舱储能系统冷却液回路设计

液冷式预制舱储能系统冷却液回路如图1所示。冷却液通过液冷机组水泵加压进入液冷管路,流至电池包内液冷板,与电池热交换,再通过液冷管路回流至液冷机组。液冷机组将热量排出预制舱。

液冷式预制舱储能系统冷却液回路

二、液冷板设计

液冷板设计与电池包结构有关。对于当前常用的含3至4排电芯的电池包,本文提出一种通用的液冷板结构,给出其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2.1流道形状设计

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液冷板结构设计需考虑的因素包括:(1)为节约空间,便于冷却液回路安装与检修,液冷板进液与出液口宜安装在电池包同一面;(2)从制造复杂度考虑,液冷板宜布置在电池包底面;(3)为减小流阻,流道宜采用弧形并减少拐弯。考虑上述因素,本文提出一种U形流道结构,如图2所示,包含1个进液口和出液口,2条边流道与2条中间流道。为保证电芯换热量相同,对于3排电芯,中间流道宽度为边流道一半,两条中间流道与一排电芯换热;对于4排电芯,中间流道宽度与边流道相同,每条流道与一排电芯换热。

图2液冷板结构示意图

2.2流道宽度设计

流道宽度设计从电池换热的需求入手。电池的换热需求包括散热与制热需求。散热需求为设计的最大充放电倍率下电池的发热功率,可由电池测试得到。制热需求在电池运行于低温环境下才会存在,电池在低温静置后可能需要经过加热才能达到可工作状态,所需的加热功率即为制热需求。制热需求也可由电池测试得到。取散热与制热需求的较大值作为电池换热需求。冷却液与液冷板发生对流换热,热对流换热公式为:

2.3流道高度设计

在冷却液流量确定的情况下,液冷板高度不是唯一确定值。液冷板高度的选择需考虑如下因素:

(1)电池包空间的限制;

(2)宽度在大于2.2节设计值的基础上,可以结合高度一起调整。流量一定时,宽度与高度影响截面大小,从而影响冷却液流速,流速越大,冷却液回路总流阻(进出口压力差)越大。这将决定液冷机组水泵选型。通常液冷板高度取10mm内可满足要求。实际应用中,可初步确定流道高度,在系统其余参数也确定后,通过冷却液回路仿真,检验系统流阻和流量,流阻和流量满足即确定冷板高度。以某海岛微电网1MW/2MWh预制舱储能系统为例。该储能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电池舱主要参数如下:电池额定容量为280Ah,额定电压3.2V,最大充放电倍率0.5C,电池长、宽、高分别为174、68、207mm;单电池包含3排共33个电池,电池包长、宽、高分别为1060、640、230mm;单电池簇含7个电池包。该系统共有10个电池簇,在热管理上划分为2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含5个电池簇,液冷回路独立设置。

4.2.1液冷板在评估电池换热的需求时,本工程所用电芯在设计的最大充放电倍率0.5C下的发热功率为12W。由于工程运行的环境温度不低于0℃,根据所用电芯特性,在不低于0℃条件下可进行0.5C充放电,对制热量要求很低,因此换热需求Pcell为12W。利用式(1)和式(2)求取流道宽度。传热系数h为670W/(m2·K);制冷时冷却液控制的目标温度为18℃,电池的目标温度为25℃,因此ΔTdiff=7℃;电芯厚度W为68mm。计算得到流道宽度最小值D为38mm。在考虑流道高度时,电池包高度对流道高度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注意到电芯长度为174mm,比流道宽度D的初设值大很多,说明流道宽度的可调整裕度大。因此高度的设计值确定为3mm,后续将通过调整宽度D来改变截面大小,从而调整系统总流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