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解读卫生网.pdf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诊断》的解读
一、起草背景
2003年由原发布的“非性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对非性炎
的合理诊治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时至今日,全世界的医学专家对非淋性炎的概念、
检测、治疗等方面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认为沙眼衣原体是其主要致病病原,原来
认为的主要病原解脲脲原体在非淋性炎中所起的作用出现争议。现在已经基本不再使用
非性炎这一名称,代之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也取得一定
进展。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诊断标准》,代替原来的《非性
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将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临床诊治工作提
供指导,为其流行病学和报告提供诊断依据。
二、使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诊
断。
三、重要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主要依据《防治法》,参国疾病预制控
制编写的《性疾病临床诊疗指南》(2007)、《性疾病治疗指南》(2010)
等,结合我国诊治临床实践而制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前言、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
原则、诊断依据、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三个规范性附录。
1.在诊断标准中,设置了“确定诊断”和“无症状”,没有设置“疑似诊断”和
“临床诊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如果设置“疑似诊断”和
“临床诊断”,可导致各种生殖道均进入疑似诊断及临床诊断。在目前技术进步和普及
条件下,快速、准确诊断成为可能,故只设置“确定诊断”和“无症状”,以提高诊断
的准确性,减少误诊。
2.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标本方法进行规范。附录B为规范
性附录,介绍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细胞学检测和抗原检测方法。细胞学检测规定了分泌物
多形核白细胞的检测方法及、女性的阳性标准。细胞培养和抗原检测部分规定了抗原
检测的方法和标准。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规定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方法。因不
同厂家仪器设备、试剂差异,本附录仅提供了结果判断方法,而没有直接给出判断标准。
3.本标准中涉及的英文名词的翻译,依据为名词审定的翻译。如
果名词审定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翻译,则专家讨论,在其中选择更适合
的一个。如本标准中的Reitersyndrome,名词审定有两种翻译,风
湿病学翻译为综合征,皮肤病学、泌尿学、眼科学等翻译为莱特尔综合征。经专
家讨论,最后翻译为“莱特尔综合征”。
四、对有可能引起误解和重点关注的内容解释
1.名称问题:即本病的名称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或“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鉴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防治管理办法(令第89号)》中,
该病名称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最后决定使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这一名
称。
2.诊断分类问题:因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