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课件 第四章 Python 容器.pptx
第四章
Python容器;112;列表;;一、列表的含义
列表是Python内置的可变序列,也是一种可以存储各种数据类型的集合,用方括号“[]”表示列表的开始和结束,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列表就像是一个容器,其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索引,而且可以是各种数据类型,甚至可以嵌套另一个列表。列表可以为空,即方括号中没有任何元素。;可变序列和不可变序列的元素访问规则见下表。;二、列表的创建与删除
1.?列表的创建
(1)用“[]”创建列表
用“[]”创建列表也称为直接赋值方式。;(2)用list()函数创建列表
利用list()函数可将一个数据结构对象转换为列表。
格式:list(x)
功能:将x转换为列表,x可以是元组、字符串或其他类型的可迭代对象(x不能是数值型、布尔型数据)。
2.?列表的删除
当一个列表不再使用时,可以利用del命令将其删除,以释放存储空间。;三、列表元素的操作
列表提供了一些操作方法,以实现列表元素的增加、修改、删除、合并、统计、反序、排序等操作,见下表。;120;1.?引用列表元素
列表的索引从0开始,如list1=[1,2,3,4,5,6,7,8,[a,b,c]],其列表元素与索引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索引
通过索引可以引用列表中的一个元素。
格式:列表对象[索引]
功能:获取列表中指定索引位置的元素。;(2)切片
利用切片可以引用列表中的多个元素,切片后的结果为列表类型。
格式:列表对象[开始索引:结束索引:步长]
功能:引用列表中起止索引(不包含结束索引)、以步长为间隔的所有元素。若省略步长,默认步长为1;若省略开始索引,默认步长为0;若省略结束索引,默认为结束。;2.?查找列表元素
(1)index()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index(x)
功能:返回列表中指定元素x首次出现的索引,若不存在,则报错。
(2)in成员运算判断
若只需知道指定元素是否在列表里,可使用in成员运算符来判断。;3.?添加列表元素
(1)append()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append(x)
功能:在列表尾部添加元素x,x可以是任意合法的数据。
(2)insert()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insert(索引,x)
功能:在列表指定索引处添加元素x,如果索引超出范围,则在列表尾部增加元素x。;4.?修改列表元素
(1)索引
可以通过索引修改列表中的一个元素,直接对列表元素进行赋值操作。
(2)切片
可以通过切片一次修改列表中的多个元素。;5.?删除列表元素
(1)pop()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pop(索引)
功能:删除并返回列表指定索引的元素。若没有指定索引,则默认为最后一个元素;若指定的索引超出列表范围,则报错。
(2)remove()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remove(x)
功能:删除列表中首次出现的元素x,如果列表中不存在该元素,则报错。
(3)clear()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clear()
功能:删除列表中的所有元素,即清空列表。;6.?合并列表元素
使用extend()方法合并列表元素。
格式:列表对象.extend(x)
功能:将x的所有元素添加到列表对象的尾部。x可以是列表、元组、字典、集合、字符串等可迭代对象。;7.?进行列表元素其他操作
(1)sort()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sort([reverse=True])
功能:对列表元素进行排序,默认为升序排列,若要降序排列可加上参数reverse=True。
(2)reverse()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reverse()
功能:将列表元素反序。;(3)count()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count(x)
功能:统计指定元素x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4)copy()方法
格式:列表对象.copy()
功能:在内存中复制列表对象,生成新的列表对象。;元组;;一、元组的含义
元组是类似于列表的一种数据结构。用括号“()”表示元组的开始和结束,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且元素可以为任意类型。元组是不可变的有序序列,可通过索引访问元素。;二、元组的创建与删除
1.?创建元组
元组的创建类似于列表,常用的创建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括号“()”创建,二是使用tuple()函数创建,元素间使用逗号“,”分隔。
(1)使用“()”创建元组
(2)使用tuple()函数创建元组
利用tuple()函数可将一个数据结构对象转换为元组。
格式:tuple(x)
功能:将x转换为元组,x可以是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