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全流程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指南.pdf
T/XJBX0007—2025
建筑工程全流程绿色建造
与可持续发展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工程全流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中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
要求、全流程技术要求、评价与认证及实施与监督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及基础设施项目,旨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
友好、低碳高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建造greenconstruction
通过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环境保护技术,减少建造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基本要求
4.1管理机制
建立绿色建造管理体系,明确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各方责任。
制定绿色建造专项方案,纳入项目合同及验收标准。
4.2资源节约
材料利用:优先使用可再生、可循环、低碳建材(如竹木、再生混凝土)。
能源利用:施工阶段采用太阳能照明、电动机械;运营阶段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水资源管理:实施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系统,节水器具普及率≥90%。
4.3环境保护
施工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应符合GB12523-2011等标准;
1
T/XJBX0007—2025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7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
5全流程技术要求
5.1规划与设计阶段
场地优化:保护原有生态,减少土方开挖,合理布局绿化及透水地面。
被动式设计: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遮阳降低能耗,建筑朝向与气候适配。
数字化协同:应用BIM技术优化管线综合,减少设计变更与材料浪费。
5.2施工阶段
绿色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预制率≥30%,推广模块化施工;
采用低能耗机械,实时监控能耗及碳排放(如智能电表、物联网平台)。
废弃物管理:分类回收钢筋、模板、包装材料,建立可追溯台账。
5.3运营维护阶段
智慧运维:部署建筑能耗监测系统(BEMS),动态优化空调、照明等设备运行策略。
设备更新:优先选用能效等级1级的电梯、水泵等设备。
5.4拆除与回收阶段
建筑拆解:分步拆除并标记可回收构件(如钢结构、玻璃幕墙);
材料再生:混凝土破碎后用于路基填筑,金属材料回炉再生。
6评价与认证
6.1评价指标
资源消耗:单位面积能耗、水耗、建材利用率;
环境影响:碳排放强度、固体废弃物产生量;
社会效益:室内环境质量、用户满意度、社区生态贡献。
6.2评价方法
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基于ISO14040系列标准核算环境影响;
绿色建筑认证:鼓励项目申报LEED、BREEAM、中国绿色建筑标识。
7实施与监督
过程监控:施工阶段定期开展绿色建造专项检查,记录问题并闭环整改。
2
T/XJBX0007—2025
验收要求:将绿色建造指标纳入竣工验收文件,未达标项目限期整改。
持续改进:运营阶段每3年开展一次绿色性能评估,优化管理措施。
3
T/XJBX0007—2025
参考文献
[1]ISO14040:2006Environmentalmanagement—Lifecycleassessment—Principlesand
framework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