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课件_初中道德与法治_七年级全一册_统编版.pptx
《第十一课避免违法犯罪》课件_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讲人:
目录壹课程概述贰违法犯罪的定义叁违法犯罪的类型肆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伍案例分析陆课程总结与反思
课程概述0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对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01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02教育学生识别各种违法行为,学会如何预防和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03引导学生了解合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遇到不公时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04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法治意识识别和预防违法行为学会合法维权
课程重要性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培养法治意识0102本课程旨在教育学生识别和避免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行为,从而预防青少年犯罪。预防青少年犯罪03课程内容强调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社会责任感
违法犯罪的定义02
违法行为概念违反法律规定承担法律责任0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交通违章、偷窃等。02违法行为的主体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能包括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犯罪行为概念01犯罪行为首先违反了国家刑法的规定,如盗窃、抢劫等行为。02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他人权益造成损害,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03犯罪行为人将面临法律的惩处,包括罚金、监禁等刑事处罚。违反刑法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法律制裁
违法犯罪的类型03
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个人权利例如,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肖像进行商业活动,侵犯了个人的肖像权。家庭暴力行为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违反了相关保护家庭成员权益的法律规定。违反合同义务侵犯知识产权如商家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或商品,违反了合同法规定的义务。未经版权人许可,擅自复制或使用其作品,侵犯了知识产权。
行政违法行为未经处理排放污染物、破坏自然环境等行为,违反了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违反环保法规03例如无照经营、虚假广告等,这些行为违反了市场管理相关法规。违反市场管理规定02如闯红灯、酒驾等行为,违反了交通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违反交通法规01
刑事犯罪行为例如故意伤害、绑架、强奸等,这些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自由。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01如盗窃、抢劫、诈骗等,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公民的财产权益,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侵犯财产的犯罪02
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04
法律教育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学校法律课程社区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区法律宣传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播放法律教育节目,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识。媒体法律节目
道德修养通过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预防违法犯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预防违法行为。加强法制教育从小培养守时、守信、尊重他人等良好习惯,形成自我约束力,远离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服务,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减少犯罪动机。强化社会责任感
家庭与学校的作用家庭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有深远影响。学校通过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的作用
社会环境影响强化网络内容审查,打击网络诈骗和不良信息传播,营造健康的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环境监管通过经济发展和就业援助,减少因贫困导致的犯罪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改善经济条件与就业机会通过增加巡逻频次、安装监控摄像头等措施,提高社区治安水平,预防犯罪发生。加强社区治安管理通过学校和社区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公共教育水平
案例分析05
案例介绍某中学生因轻信网络兼职广告,被骗走父母银行卡内存款,造成财产损失。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中,一名学生因长期受到同学的言语和身体攻击,导致心理创伤。网络诈骗案例校园暴力案例
案例分析某中学发生学生欺凌事件,导致受害者身心受损,学校和涉事学生家长需承担相应责任。校园欺凌事件一名初中生因轻信网络兼职广告,被骗走父母银行卡内存款,揭示了网络诈骗的严重性。网络诈骗案例一名15岁少年因盗窃商店商品被捕,此案例强调了家庭教育和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盗窃案
启示与教训通过分析案例,学生了解到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缺乏法律意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案例中,因失信行为导致的连锁反应,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石,缺乏诚信会带来严重后果。诚信的价值案例分析显示,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预防犯罪的措施通过案例学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