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心病房颤心律失常相关病例及知识点测试试卷.docx
风心病房颤心律失常相关病例及知识点测试试卷
一、病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心悸、气促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促,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未予重视及正规治疗。此后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1周前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且较前明显加重,伴有咳嗽、咳痰,为白色黏痰,量不多,无发热、胸痛、咯血等不适。既往有风湿热病史10年。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1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神志清楚,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3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局限不传导。肝肋下2cm,质软,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室率130次/分。心脏超声示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约1.0cm2),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内可见附壁血栓形成。
病例二
患者,男,62岁,主因“间断心悸、胸闷3年,突发晕厥1次”入院。3年来患者间断出现心悸、胸闷,多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未系统诊治。1天前患者在活动中突然出现晕厥,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苏醒,伴头晕、乏力,无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既往史: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5年,曾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mmHg。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1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可闻及脉搏短绌,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110次/分,ST-T改变。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24小时内多次发作心房颤动,最长R-R间期达3.5秒。心脏超声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病例三
患者,女,48岁,因“心悸、乏力2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3天”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乏力,活动耐力下降,未在意。近3天来上述症状加重,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明显,咳嗽,咳少量粉红色泡沫痰。
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8年,诊断为二尖瓣狭窄。
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0/60mmHg。急性病容,端坐位,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双肺满布湿啰音及哮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4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肋下3cm,质硬,有压痛,双下肢重度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室率140次/分。BNP明显升高。心脏超声示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约0.8cm2),左心房显著增大。
二、选择题
A1型题
1.风湿性心脏病最常累及的瓣膜是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E.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答案:A
解析: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瓣膜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
2.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室性早搏
B.房性早搏
C.心房颤动
D.房室传导阻滞
E.室上性心动过速
答案:C
解析: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左心房压力升高,左心房扩大,容易导致心房肌电活动紊乱,从而引发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3.心房颤动时,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是
A.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
B.P-R间期延长
C.QRS波群增宽
D.T波倒置
E.ST段压低
答案:A
解析: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正常的节律,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4.风心病房颤患者发生栓塞最常见的部位是
A.脑
B.肺
C.肾
D.脾
E.下肢动脉
答案:A
解析:风心病房颤患者左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液循环进入体循环,最常见的栓塞部位是脑,可导致脑梗死。
5.下列哪项不是风心病房颤的治疗原则
A.控制心室率
B.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C.预防血栓栓塞
D.强心利尿
E.改善心肌重构
答案:D
解析:风心病房颤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改善心肌重构等。强心利尿主要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不是房颤的主要治疗原则。
6.对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