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旅游业的发展.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浅谈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浅谈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被誉为“天然公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贵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本文从旅游资源、旅游政策、旅游市场三个方面对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旨在为贵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贵州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本文通过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策略,为贵州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贵州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
1.1贵州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1)贵州省境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既有雄伟壮观的喀斯特地貌,又有碧波荡漾的湖泊和蜿蜒曲折的河流。以黄果树瀑布、龙宫景区为代表的瀑布景观,其壮美景色令人叹为观止。而荔波小七孔、梵净山等景区,则以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2)在贵州省,除了丰富的瀑布和山水景观,还有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生长着千余种植物,其中不少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研究生物进化和生态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3)贵州省的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赤水大瀑布、马岭河峡谷等地,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而成为世界级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2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1)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苗、侗、布依、彝、仡佬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和侗族人口较多。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据统计,贵州省共有民族节日100多个,其中苗族、侗族的苗年、侗年最为著名。以苗族为例,苗年期间,苗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芦笙舞、斗牛、踩高跷等传统活动,参与人数达数十万。
(2)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建筑艺术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布依族的干栏式建筑等,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以吊脚楼为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地,其结构巧妙,既能适应山地地形,又能抵御自然灾害。据统计,贵州省内吊脚楼数量超过10万座,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还表现在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苗族银饰、侗族刺绣、布依族蜡染等传统工艺,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享誉国内外。以苗族银饰为例,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包括银冠、银衣、银饰等,其制作工艺精湛,图案寓意丰富。此外,贵州民族音乐和舞蹈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酸汤舞、布依族的踩歌堂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据统计,贵州省内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2项,充分展示了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1.3贵州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1)贵州省在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方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例如,在黄果树瀑布景区,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了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得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黄果树瀑布景区共投入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修复,景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升了30%。
(2)贵州省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该地区以苗族、侗族文化为核心,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了以雷山苗寨、黎平侗寨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据统计,2019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00亿元,成为全国著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3)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贵州省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以贵阳市为例,近年来,贵阳市投入超过100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住宿、餐饮等。同时,贵阳市还积极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据统计,2019年贵阳市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2亿,旅游收入达到500亿元,成为贵州省旅游发展的龙头城市。通过这些措施,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贵州旅游政策环境分析
2.1国家政策对贵州旅游业的支持
(1)国家层面对于贵州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贵州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贵州生态优势,推动旅游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