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临床医师三基考试题库题库.docx
【推荐】临床医师三基考试题库题库
选择题
1.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为()
A.110150g/L
B.120160g/L
C.130170g/L
D.140180g/L
答案:B。解析: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含量是120160g/L,成年女性是110150g/L。
2.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是()
A.肺
B.皮肤
C.消化道
D.肾
答案:B。解析: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散热。肺主要进行气体交换,消化道主要进行消化和吸收,肾主要参与尿液生成和排泄。
填空题
1.血浆渗透压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解析: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组成,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2.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______。
答案:窦房结。解析: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能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兴奋,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
判断题
1.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答案:正确。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它可以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2.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答案:正确。解析:肺活量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定义就是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解答题
1.简述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案:发热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1)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患者常有疲乏无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皮肤苍白是因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所致。由于皮肤温度降低,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严重者由于骨骼肌不随意周期性收缩而出现寒战。
(2)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患者表现为皮肤发红、灼热,呼吸和心率加快。此时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血流量增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和心率加快是为了增加散热和氧的供应。
(3)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逐渐下降。患者可出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这是由于散热增强,汗腺分泌增加所致。出汗过多可导致脱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答案: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1)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循环系统中血液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约为7mmHg。
(2)心脏射血: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力。每次心搏输出量的一部分(约1/3)流向外周,其余部分暂时储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使动脉血压升高,形成收缩压。
(3)外周阻力: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如果仅有心脏射血而无外周阻力,则心室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不能使动脉血压升高。外周阻力使心室每次射出的血液只有一部分流向外周,其余部分暂时储存于大动脉内,使动脉血压升高。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的管壁具有较大的弹性,在心脏收缩射血时,可扩张而容纳一部分血液,使收缩压不致过高;当心脏舒张时,被扩张的血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储存的血液继续推向外周,使舒张压不致过低,并维持血液的连续流动。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增加时,收缩压升高较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时,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差减小。
(2)心率:心率加快时,舒张压升高较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减小;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较收缩压降低明显,脉压差增大。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大时,舒张压升高较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减小;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降低较收缩压降低明显,脉压差增大。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老年人由于动脉管壁硬化,弹性减退,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量增大(如血管扩张)时,可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反之,循环血量增多或血管系统容量减小,则动脉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