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探索.docx

发布:2025-04-24约6.6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探索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为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而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性与评价内容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多维性与评价结果的有益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等价值取向,构建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完善、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与法治;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2025年度广州教育局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进路及评价创新”(202419404)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5)02-0165-04[收稿日期]2024-09-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重塑着教育领域新生态,并使其从教育行业进行单纯展示的工具和手段演变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模式革新、学习方式多样、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产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德法”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内容重构传统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德法”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任何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基础。“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与线下两种模式叠加互补、扬弃提炼的复杂过程,其评价体系也应涵盖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前、课中、课后保持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教、学、评的前后性上,更体现在评价体系构建的理念中。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人的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身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强调在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不只单纯注重学生的考核成绩,唯分数论[1]。结合“德法”课教学实际,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生评价方面也应注意根据社会实践、生活实践、学习实践的具体情形,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精神与物质创造性过程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即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过程性的、全方位的。评价作为“德法”课的手段和工具运用到教学中,目的是更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不只是期末考评的工具。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成果导向教育(OBE)遵循人本教育的理念,将传统课程中的学术知识体系替换为人的素质能力并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础,主张在动态化的、过程性的评价中,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适当调整策略,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质量[2]。在学生评价方面,成果导向教育将传统教学评价的焦点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成果,坚持教育教学评价应以课程评价为起点,立足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等的提升。因此,在“德法”课教学评价中也应更注意动态化的评价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评价结果能够及时优化、赋能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主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为学生创造适合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搭建输入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桥梁”。以此为基础,在“德法”课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协作与对话,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对协作与对话学习的过程给予指导和支持,抛弃传统课堂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填鸭式”教育[3]。在学生评价方面,个人的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个人的自主学习力、对团队做出的贡献、对所学知识的建构等方面,评价标准注意立体性和多维度性。

二、“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

与传统教学模式只重视期末考核的评价方式不同,“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是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融合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的优势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把握的评价,因而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勤于思考,灵活掌握“德法”课的基本理论,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

(一)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主体比传统课堂的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也不只是被动接受评判的对象,而是以包含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尊重学生,让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过程,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还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从而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4]。要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要在“德法”课评价内容方面进行完善。根据“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评价内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