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docx
19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19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章节。内容围绕珍稀野生动物的绘画展开,包括野生动物的观察、绘画技巧的指导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了解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通过观察和描绘珍稀野生动物,提升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通过绘画实践,学习并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绘画语言。
3.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了解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激发创造潜能。
5.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学习了基础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他们可能对简单的动物绘画有所了解,但具体到珍稀野生动物的特有特征和生态意义,知识储备相对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绘画充满好奇心,对自然界中的动物尤其感兴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正在逐步提高,但可能缺乏对复杂动物形态的细致观察和表现。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模仿,而有的则更善于独立思考和探索。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描绘珍稀野生动物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动物特征的把握不够准确,难以展现其独特之处;二是色彩搭配上可能难以把握,难以表现出动物的生动和真实感;三是由于珍稀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复杂,学生在理解和表现其生存环境时可能存在难度。此外,学生可能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美术教室、画纸、画笔、颜料、水彩、毛笔、调色板、画夹、多媒体投影仪
-课程平台:班级电子白板或互动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珍稀野生动物图片库、环保教育视频、动物生态纪录片片段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如动物标本或模型)、图片展示、示范绘画、小组讨论、绘画比赛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教师通过展示珍稀野生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被称为珍稀吗?”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保护问题,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介绍珍稀野生动物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讲解野生动物的绘画技巧,如观察方法、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示范绘画过程,展示如何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准确地表现在画纸上。
用时:10分钟
3.新课讲授(续)
-分组讨论: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对珍稀野生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在绘画中如何体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介绍一些著名的野生动物画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用时:10分钟
4.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珍稀野生动物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注意观察动物的特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用时:20分钟
5.学生小组讨论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学生讨论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描绘动物的毛发,用明暗对比来突出动物的轮廓。”
-学生讨论如何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融入绘画,例如:“我们可以画一只熊猫在竹林中吃竹子的场景,来展示它的生活环境。”
-学生讨论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对珍稀野生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例如:“我们可以用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来表现动物的美好,同时提醒人们保护它们。”
6.总结回顾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从小事做起,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珍稀野生动物的科普资料:收集关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科普文章,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等。
-野生动物摄影作品:搜集一些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摄影师如何捕捉动物的自然状态和美感。
-生态纪录片片段:选取一些关于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美术作品欣赏:介绍一些以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著名美术作品,如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虾》等,分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