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方案.docx

发布:2025-04-26约1.3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一、井点降水井布置

1、本工程设置降水井12眼,降水井深度为22米以上,降水井设在围护结构外侧,以不影响周围建筑物和地面交通,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经市政地下管道排出。

2、本工程的降水井直径为80mm,井内安装内径300mm无砂水泥渗水管,水泥管外侧填充砂砾。

二、降水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前探清地下管线情况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相应规范进行施工,并须与设计单位协商并同意。探明孔位处确无地下管线后方可钻孔,否则调整井位。

2、降水井施工要在隧道开挖2-3周前完成。正式施工前先进行降水试验,上报设计单位审核,以确定降水设计的可行性。

3、采用回旋钻机钻孔,钻孔到设计深度后,全孔下入φ3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井口下部3m的滤水管外包一层100目尼龙网,滤水管位于井孔中央,滤水管外围井深范围内回填φ3~7mm的滤料。井口上部3m范围内用粘土回填夯实。

4、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符合要求后,才可正式降水。

5、每个集水井配备一台水泵,雨季施工时,要增加排水设备,保证满足施工需要。排水泵选用潜水泵、深井泵,所选水泵扬程和出水量要通过试验确定,满足降水设计要求。

6、井点废除后,立即回填井点,妥善封孔。井点完全废除在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

7、为了满足车站盖挖结构在施工中的抗浮要求,在结构顶板施工完毕之前,隧道内要一直保持降水至底板以下,直至顶板结构施工完毕并回填后方可停止降水。

三、降水施工沉降观测

1、在降水工程实施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一定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布设沉降监测点,在抽水期间进行连续沉降观测,若累计沉降量接近预警值(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确定的不同预警值)时,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

2、施工时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用回灌技术或其它辅助措施,确保基坑施工与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3、由于降水期较长,降水使场区地下水均衡关系发生变较大变化,必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为较准确地掌握场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在降水工程实施的同时,建立地下动态观测网,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与设计。

四、施工排水方案

1、根据实际情况在风井内设置集水井并及时将井内水抽出,保证隧道内不得积水,保持基底干燥。在布设排水沟、集水井确定抽水设备时应留有20~30%的富余量。

2、对渗透系数差异较大的土层、砂层,施工期间加强监测,密切注意流沙、流土或管涌等不良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3、施工排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4、反坡排水时,在洞内每20~30m设一集水井,用潜水泵抽排至竖井井底集水坑,再由竖井井口处的排污泵站集中抽排至地面沉淀池内,沉淀后排入城市地下污水管道。

5、工作井外所有施工场地均进行硬化,以利于排水。同时在竖井周围和场地内设置排水沟,将地表水、生活和生产废水、雨水等汇集于污水沉淀池内,经污水沉淀后排放入城市污水管道内。

6、洞内的岩层裂隙水及施工污水、泥浆经泥浆泵分级排入设在工作井口外的沉淀池,经沉淀后再行排放。布设在隧道洞外的临时设施场地设置排污系统,将废浆、废水、生活废水、场地内雨水、冲洗车辆的污水均排入沉淀池内,经沉淀净化处理后再行排放。并及时清理沉淀池中的积泥、油污等。派专人管理排污水泵,所有沉淀池、排水沟、集水坑派人适时清理沉淀泥砂,在排水泵吸头处设滤网,以免污水中夹大量土、石颗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