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案.pptx
控制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至关重要。作者:
目录基础知识高血压概述、诊断标准、药物治疗必要性药物类别常用降压药物、作用机制、适用人群治疗策略方案制定、特殊人群用药、治疗效果评估发展与案例新型药物、临床研究进展、实际案例分析
高血压概述定义与危害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数据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超过3亿人患有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偏低。对心血管的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风险。导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类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120-13980-891级高血压140-15990-99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180≥110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升高,而家庭或动态血压正常。隐蔽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正常,但家庭或动态血压升高。
药物治疗的必要性高血压危害持续的血压升高会损害心、脑、肾等器官非药物治疗局限生活方式干预通常不足以充分控制血压药物治疗优势有效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血管事件早期干预获益及时药物干预可防止靶器官损害2级以上高血压者或伴有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类别(1)利尿剂定义通过增加尿钠排泄、减少循环血容量降低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用药。作用机制噻嗪类:抑制远曲小管Na?-Cl?共转运体。袢利尿剂: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转运体。醛固酮拮抗剂:阻断醛固酮受体。常用药物氢氯噻嗪、吲达帕胺、托拉塞米、呋塞米、螺内酯。适用于老年人、心力衰竭、肾脏疾病患者。
常用降压药物类别(2)β受体阻滞剂定义竞争性阻断心脏和血管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作用机制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分泌,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常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适用于心率快、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常用降压药物类别(3)钙通道阻滞剂定义阻断钙离子内流,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机制抑制钙离子通过L型钙通道内流常用药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适用人群老年人、冠心病、孕妇、外周血管病
常用降压药物类别(4)1靶器官保护保护心脏、肾脏和血管2降低醛固酮减少钠水潴留3减少血管紧张素II舒张血管4ACEI作用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常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适用于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冠心病患者。
常用降压药物类别(5)ARB定义特异性阻断AT1受体,抑制血管紧张素II作用作用机制舒张血管,减少醛固酮分泌,降低交感活性靶器官保护保护心脏、血管和肾脏功能常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
其他类降压药物3主要药物类别α受体阻滞剂、中枢性降压药、血管扩张剂12%临床使用比例在我国高血压治疗中使用比例相对较低40%联合治疗使用率常作为联合治疗的补充药物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适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莫索尼定,副作用较明显,常作为多药联合治疗的一部分。血管扩张剂:肼屈嗪、米诺地尔,主要用于难治性高血压。
治疗方案制定原则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合并症、并发症选择药物阶梯治疗从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至目标血压长效药物优先选择24小时持续降压的药物,提高依从性靶器官保护兼顾降压和靶器官保护的综合获益
单药治疗策略适用人群1级高血压、低危患者、年轻患者、初始治疗。血压接近目标值、无并发症患者。药物选择考虑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合并症与并发症情况。既往用药史及反应。剂量调整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未达目标切换药物或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策略(1)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以上药物才能达到血压控制目标。不同机制药物联合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联合治疗可保护多个靶器官。ACEI/ARB+CCB优势双重扩张血管机制,协同降压。CCB引起的踝部水肿可被ACEI/ARB减轻。对代谢无不良影响,适合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心血管保护作用。
联合用药策略(2)ACEI/ARB+CCBACEI/ARB+利尿剂CCB+利尿剂三药联合其他组合ACEI/ARB+利尿剂:相互补充,利尿剂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ACEI/ARB抑制。CCB+利尿剂:适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三药联合方案(ACEI/ARB+CCB+利尿剂):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单片复方制剂优势简化用药方案,提高依从性。减少给药次数,方便患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