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063-2010 绿色食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docx
65.020.20
B22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063—2010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Greenfood-TechnologicalregulationsforWheatproduction
2010-2-10发布2010-3-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1/T1063—2010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产地环境 1
4栽培技术 1
5收获与贮运 3
6建立生产档案 3
II
DB51/T1063—2010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彬、周南华、刘基敏、曾海山、舒宏义。
1
DB51/T1063—2010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小麦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收获与贮运和建立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绿色食品小麦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
GB/T17320专用小麦品种品质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4栽培技术
本条款没有说明的栽培技术,仍采用常规农耕农艺技术。
4.1种子及其处理
4.1.1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用适应当地种植的、符合GB4404.1、GB/T17320规定的、经审定通过的、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宜2年~3年更换一次。
4.1.2种子精选
播前一周将麦种摊晒2天~3天,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进行种子精选,剔出秕粒、病粒、杂质等。4.1.3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和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8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
4.1.4种子处理
提倡按使用说明,采取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
4.2选地与整地
宜选择耕层深厚、田间排灌方便、结构和理化性状良好、肥沃疏松的土壤。在合理轮作基础上,选用未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稻田或旱地。整地做到深、细、实、平。
稻茬麦田在水稻散籽后及时理沟排水,稻收后趁土壤干湿适度时翻炕碎土,播麦前再进一步耕细耙平。稻茬麦田提倡开沟作厢,一般厢面宽度200cm~300cm,厢沟宽15cm~20cm、深25cm,腰沟宽25cm、深30cm,围沟宽30cm、深40cm~50cm,做到沟沟相通。
2
DB51/T1063—2010
套种轮作麦田在前作收后及时深翻炕土,耙细整平,保墒防旱。晚茬麦地,随收随耕,整平耙细,抢墒播种。旱地因地制宜采用“双二五”、“双三O”或“双六O”规格开厢,实行套种轮作。
4.3施肥
4.3.1施肥原则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农家肥,控施化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施用的肥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4.3.2施肥比例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施肥量和肥料比例。一般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比例为3:1:3。目标产量为亩产500㎏时,一般每667m2施纯氮8㎏~12㎏、五氧化二磷2.5㎏~4㎏、氧化钾8㎏~12㎏。
4.3.3施肥方法
每667m2施用优质农家肥2000kg~2500kg,结合翻地一次施入。磷肥、钾肥全部作底肥。氮肥的60%~70%作底肥,30%~40%作追肥。
4.4播种
4.4.1播期
适期早播,播期一般为10月末至11月上旬。4.4.2密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水肥条件确定,一般稻茬麦田净作每667m2的基本苗达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