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2200字】 .pdf

发布:2025-04-24约2.6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综述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延伸细化,不同国家或产业的资源与环境状况随其参

与全球价值链现的不同而不同。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

凭借技术专利等优势往往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从事的主要是产品的研发设计等

环节,一方面较少涉及生产、运输等高耗能和高排放的制造活动;另一方面其能

源利用率较高,清洁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大大降低了碳排放水平。与之相反的是,

中国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位置,主要凭借廉价的劳动力

与资源禀赋承接由发达国家转移的低附加值、高能耗的加工装配等低端环节,导

致大量的碳排放,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气同时,中国等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由于能源利用率相对低下,清洁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也相对落后,减排的技术

进步落后于外贸的增长速度,使得污染排放持续上升。从全球价值链参与模式来

看,以前向关联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发达国家通常是向其他国家出口中间产品,

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倾向于以后向关联的方式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这明这

些国家通常会从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然后对其进行加工再作为最终产品出口

供他国消费,从而将大部分碳排放留在了本国。此外,中国等大多数发展国家的

生产与进出口特点使其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容易被锁定在微利化、高排放

的低端环节,这些都造成了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增加。因此,本文在已有的文献

基础上,运用Grossman和Krueger的相关理论,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

效应三个角度剖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于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间接影响机制。

(-)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规模和经济活动规

模的扩张将对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造成影响。一方面,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

系将有助于内地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进而激发内地产能,拓展市场规

模;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延展细化,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不断增强,

形成规模经济,这都明了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将会促进其生产与贸易规模的扩

张。结合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现状特点,借助劳动力、资源禀赋等方面

的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业务领域是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制造环节,其特

征是业务量较大、利润率较低、技术水平较低。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不断加深,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和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国内产出加倍增长,而生产规模的

扩张意味着对能源资源等要素的消耗增多。考虑到用于制造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是

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其规模的上升将进一步加剧碳排放形势。

(二)结效应

就结构效应而言,在全球分工体系不断拓展深化的背景下,一方面,因为一

国往往根据其比较优势参加国际贸易,加之资源禀赋的不同,会造成生产和出口

的产品所需要素比例存在差异,资源与能源消耗不同,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会有

所不同。同时,这也将改变一国的产业结构,使一国的不同产业或部门面临扩张

或萎缩的趋势。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通常是高附加值、低碳排放的制造业部

门或产业,出口的往往是清洁型产品。随着对外贸易开放的加深,发达国家的相

关部门或产业面临不断扩张的趋势,从而导致碳排放量降低。而发展中国家比如

中国,通常在低增加值、高碳排放的制造业部门具有比较优势,随着国际加工的

不断拓展深入,面临扩张的也往往是这些部门或产业,从而导致中国制造业的碳

排放量增加。

但同时,嵌入全球价值链会通过进口学习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等渠道促使中

国制造业企业升级生产设备、改进生产技术,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

整升级。而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间或产业内的配置将趋

于合理,并向绿色低碳化方向进行转型与衍变。中国制造业将由生产资源劳动密

集型产品转向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从生产高能耗高污染产品转向生产低能

耗低污染产品,从而降低碳排放水平。

(三)技术效应

技术效应是指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不断加深,一国可以通过与发达国家的贸

易往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获取技术溢出,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使碳排放水平得以降低。技术水平一般与碳排放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具体通过

以下几种途径:一是通过购买国外产品、企业兼并等方式直接引进其他国家先进

的生产经验,从而不断优化自身技术水平;二是借助中间品技术外溢,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