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动态研究·行业观点:医药行业自主可控标的梳理.pptx
核心观点:关税政策冲击下,对医药产业链的影响较为复杂,并且可能仍然存在变数,因此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成为产业界和投资人共同关心的问题。生物制药全产业链装备耗材在过去几年当中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对外依赖,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定制化服务是国产替代的3大核心动力,我们认为耗材及高壁垒设备领域的具有更多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平台型公司及高壁垒细分领域龙头。医疗器械领域建议持续关注美资品牌高值耗材在国内的供货情况、进口替代加速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有较好机会,我们坚定看好器械自主可控及出海的长期趋势。
行业回顾及展望:改革进入深水区,高质量增长成为常态。从过去几年已经出台的各项行业政策看,“三医联动”顶层制度设计的各项改革措施已经逐步落地。医药领域的改革政策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医保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增量政策是建立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领域即将迎来薪酬制度及分级诊疗等“深水区”的改革。整体符合预期。我们看好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新增量(创新、出海、边际变化)和行业整合机会。
展望2025年,我们看好:
继续看好优质创新药公司,积极关注药械前沿技术。全球流动性有望继续改善,国家政策鼓励产业创新,我们继续看好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创新药公司。同时我们建议积极关注前沿技术,如创新药及制药(双抗及多抗、TCE、核药等)、器械(AI、脑机接口等)。创新药及制药领域的相关公司包括: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科伦药业、科伦博泰、和黄医药、中国生物制药、海思科、信立泰、恩华药业、泽璟制药等;器械领域的相关公司包括联影医疗、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
出海主线:着眼长远,不惧短期波动。长期看医药行业有望走出全球性大公司,但投资人也需对出海带来的挑战有充分预期。创新药领域包括有重磅品种license-out潜力的公司,器械领域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等;疫苗领域包括康泰生物、康希诺及欧林生物等。
2;边际变化主线:关注政策及供求关系改善的机会。1)政策改善:包括医药流通??医疗设备更新主线,流通领域相关公司包括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及九州通等;设备更新主线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等。2)供求关系改善:CXO行业,前期调整较为充分,全球投融资恢复有望推动全球客户需求逐步回暖,我们看好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泰格医药、九洲药业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CXO龙头;生命科学及生物制药上游包括百普赛斯等。
整合主线:关注器械、中药、制药板块及央国企。建议重点关注器械及中药子行业、部分制药企业、央国企。;4;;6;7;;;;;;;;;;;;;公司短期受美国关税影响预计相对可控,国内市场竞争力有望提升。1)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为14.04亿元,占比为20.19%,其中美国市场收入预计占总收入比例为个位数,影响相对可控。此外,公司在美国休斯敦的生产基地具备生产能力,未来有望通过提高产能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从而降低关税对业绩的影响。2)中国对美国关税反制:部分从美国采购的零部件成本将大幅提升,部分国产企业和在中国有生产基地的进口厂商的成本竞争力或被削弱。公司上游零部件自产比例和国产化率相对较高,除大功率CT球管等少数零部件外,超导磁体、谱仪、梯度功率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线圈、CT探测器、高压发生器、PET探测器、RT加速管等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均实现了自研与国产化,成本优势将更加显著,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考虑供应链的安全性,公司也将加快高端CT球管等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未来实现稳定量产后有望降低生产成本和贡献对外销售收入。
2030年公司海外市场可及空间是国内的约4倍,海外市场仍是公司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市场将持续扩容,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148亿元,占全球市场比例约为20.8%,海外市场还占据约80%的市场空间,因此公司在全球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和成长潜力。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为14.7%,占比仍然较低,海外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2025年国内招投标有望持续改善,Q2及全年业绩或实现较好的增长。24Q4以来,随着设备更新项目陆续落地,公司设备采购需求逐步改善。考虑公司收入确认滞后,预计24Q4部分订单在25Q1确认收入,25Q1收入同比有望实现正增长。24Q4和25Q1的部分中标订单有望在25Q2-Q4陆续确认收入。展望2025年,行业招投标有望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改善趋势,叠加新一轮设备更新政策的落地以及海外高增长态势,全年业绩有望实现较好的增长。
公司是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长期增长动力强劲。短期来看,国内招投标需求的回暖将驱动公司业绩逐步改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