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docx
5.15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5.15探寻新航路”为主题,紧扣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内容,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历史的整体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增强历史意识,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升探究能力,通过史料分析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航海家们的开拓精神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发展国际视野,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文明交流的促进作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重点在于理解经济、政治、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解决办法:通过历史背景资料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揭示新航路开辟的深层原因。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重点在于分析新航路对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影响。
解决办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地图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新航路对全球历史进程的影响。
难点:
1.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评价:难点在于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要全面、客观。
解决办法: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不同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培养批判性思维。
2.历史与现实的关联: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对现代世界的启示。
解决办法: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对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的意义。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地图、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3.实验器材: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摆放地图和图表,确保学生能舒适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世界地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人类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航海事件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好奇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背景知识,如欧洲的经济、政治、宗教状况等。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a.详细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包括欧洲的航海技术、经济需求、政治形势等。
b.分析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海历程,强调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c.介绍新航路对世界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举例说明:
a.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例,展示新航路开辟如何改变了世界地理格局。
b.以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为例,说明新航路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c.以丝绸之路与欧洲贸易为例,分析新航路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
-互动探究:
a.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航海家或新航路开辟的相关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b.小组展示: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评论。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a.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b.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小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师指导:
a.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b.针对学生的作品或表演,给予正面反馈和建设性意见。
4.总结提升(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对当今世界的启示,如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
5.作业布置(约2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短文,或制作一张新航路开辟的地图。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包括欧洲的经济、政治、宗教状况等。
-学生能够列举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海历程,并理解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学生能够分析新航路对世界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如世界地理格局的变化、欧洲殖民扩张、丝绸之路与欧洲贸易的发展等。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提升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题和制作地图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模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思维发展:
-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思考新航路开辟对当今世界的启示时,发展了历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