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低渗油藏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情况汇报.pptx

发布:2025-04-24约2.97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渗油藏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情况汇报;汇报提纲;一、五区简介;一、五区简介;汇报提纲;二、存在问题;二、存在问题;二、存在问题;二、存在问题;汇报提纲;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

;1.重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目前五区主要的清防蜡技术以空心杆电加热为主,通过空心杆电加热与其他常规清蜡方式对比:一是空心杆电加热井成本低;二是无返排期,清防蜡影响油量降至0,提高有效生产时率;三是避免外来流体入井导致油层污染。因此,五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电加热清蜡工艺,实现效益最大化。

;2.重创新,挖掘清防蜡成本潜力;2021年一季度通过对加热油井关键参数跟踪,同时对比现场清蜡过程中示功图和电流变化,在不影响清防蜡效果的同时,有效延长周期,降低加热时长,取得了较好的节电效果。一季度共优化34井次,对16口高含水、间开井采取动态加热,平均周期由5.61天延至5.68天,平均加热时长由13.5小时降至11.56小时,截至目前减少加热时长2893小时,节电11.57万千瓦时。;三、解决思路;三、解决思路;3.重监管,动态调整清防蜡制度

为了确保72口电加热井能够按照规定时段,规定时长,规定电流运行,作业区采取基层班站长每天巡查,机关值班领导抽查的方式,地质人员录入生产数据时按制度核对的三保险措施,提升制度执行力。于此同时,五区为部分电加热控制柜加装了自动控制装置,从而实现按周期自动送电、断电,减少员工操作误差。;汇报提纲;(一)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

从2020年起五区开展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累计动态调参120次,共上调冲次22井次,日增油11.9t,累计增油1425t。共下调供液不足井冲次98井次,平均泵效增加13.5%。共开展小泵深抽13井次,增加日产油25.7吨,平均泵效由17.21%提升至44.97%,提升了27.76%。

对低产、高含水井实施间开措施,截止2021年一季度,五区实施间开井共计51口,达到总开井数的44.7%,平均开井周期5.45天,开井时??11.75小时,平均泵效38.89%,日均产油56.3吨。;(一)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

;(一)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

通过对近三年间开井相关数据对比,取得以下效果:

1.产量保持稳定。51口间开井实施间开前平均日产油62.16吨,间开后平均日产油58.93吨,目前平均日产油维持在56.3吨,递减率在4.46%,低于全区老井综合递减率12.01%的平均水平。

2.指标大幅提升。平均泵效由间开前的9.8%提升至38.89%;系统效率由16.46%提升至25.36%,提升了8.9%;吨液耗电由38.94千瓦时/吨下降到25.56千瓦时/吨,下降了13.38千瓦时/吨;达到了提升泵效和节约用电的效果。

;(一)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

3.减少入系统水量。针对高含水井实施定期抽油帽的间开方式,使全区平均日产水量降低了36方,全年减少1.3万方进系统水量,减少外输泵吨液单耗0.15元/方,集输处理费用36.4万元。

4.节电效果显著。全年减少24.8万小时无效开井时长,较2019年对比年节电364.6万千瓦时,同时合理利用峰谷平阶梯电价机制,将谷时作为主要间开时间,从而额外降低电费5万元。;(一)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

5.降低机杆泵磨损。通过计算,2020年51口间开井同比2019年共计减少抽油杆往复次数6200万次,减少了因偏磨、泵管漏失等造成的断脱卡倒井1井次,检泵率由42.86%降低至33.63%,检泵周期延长47天,同时2020年抽油机维修费用同比下降4万元,盘根、皮带等相关材料费降低3.3万元。;;(二)对“四类井”开展电加热制度优化;2020年五区开始实施电费峰谷平收费,通过科学分析不同的峰值占比和实际电费的关系,本着最大限度减少员工巡井工作强度的原则,规定间开设备启动时间,2020年共计将15口间开井和55口空心杆电加热井避开峰时启动,同时将24小时加热的电加热井采取缩短一半加热周期,改为加热12小时。;四、现场效果;汇报提纲;1.间开井需不断优化,寻找最佳制度,间开前后应定期对比阶段产量,以尽量不降低产量为目标,缩短间出时间,较少无效开井时长;

2.电加热井需根据不同含水、产量制定不同制度,确保正常生产,避免过度清蜡;

3.设备间开是节电的最佳方式,立竿见影,利用峰谷平制度节电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需和设备间开制度相结合,以不影响员工正常巡检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