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油气田管道和站场完整性管理新理念.pptx

发布:2025-04-24约2.33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页;2013年青岛“11.22”事故发生后,油气管道安全性受到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2014年中国石油国际首次开展油气田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突破结构化完整性管理理念,创新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管道和站场完整性管理新理念”,建立了一整套以风险闭环管理为目的的技术体系,编制一规三则四册和技术规范,探索系列特色技术,逐步建立失效平台,通过多年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安全环保和社会效益。;一、基本理念

二、面临挑战

三、理念解析;定义:

是指管理者不断根据最新信息,对运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不断采取针对性的风险减缓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使管道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预防事故发生,最终为管道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证。;美标:人员要求;英标:人员要求;澳新标:人员要求;8;;实施完整性管理可以明确风险,能够科学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对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改造,保持高效、安全、适度的管理,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3、完整性管理发展历程;;4、国外完整性管理应用现状;Alliance管道公司

联盟管道公司按照《管道安全促进法》的要求,基于管道完整管理的理念,应用管道信息控制系统(PICS)进行管道数据的整合分析,识别出管道路由的高后果区和高风险区,并结合检测数据进行完整性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对管道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维护,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Williams管道公司

Williams公司按照ASMEB31.8S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全面的完整性管理计划,管道事故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基本步骤:

(1)管道数据和信息收集

(2)高后果区风险分析

(3)定期检验检测

(4)管道的预防维护

(5)效能评价

;BP、康菲、道达尔、Woodside等国外石油公司借助完整性管理技术,建立了海上生产设施的完整性管理平台,将完整性管理引入生产设施运维管理中,有效的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科威特石油公司联合DNV开展了针对炼化设施的完整性管理,运用RBI系统(ORBITOnshorei)和检测系统(ORBIT+IDSii),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和以可靠???为中心的维护(RCM)等技术方法,对系统等级以及设备的危险程度进行评级,指导企业制定检验和维护策略来管控风险。;壳牌公司将企业完整性管理统称为资产完整性管理,包括管道完整性管理、设施完整性管理、结构完整性管理、井场完整性管理。;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使用了管道完整性管理、设施完整性管理(FIMS)。;BP石油公司也较全面开展了完整性管理。其中海上生产平台上应用了海上生产系统完整性管理模式(FSIM),重点是船舶监测、平台检查和船舶保障工程。;;;6、“11·22”事故完整性管理适用性分析;目录;开展完整性管理面临的挑战;目录;油气田管道完整性管理以分类分级为前提,“两选”为核心,按照介质类型、压力等级和管径等因素,将管道划分为Ⅰ、Ⅱ、Ⅲ类,重点突出管道风险管理和日常管理。;针对油气田管道的特点和存在的独特挑战,创新形成了油气田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以分类管理为基础、风险管理为核心、区域管理为手段、日常管理为支撑,科学开展完整性管理工作。;1.工作思路、目标和流程;国外长输管道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示意图;提出并建立了适应油气田管道特点的完整性管理五步工作流程,包括数据采集、高后果区识别和风险评价、检测评价、维修维护、效能评价5个环节。通过上述过程的循环,逐步提高完整性管理水平。;油气田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流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更加突出低成本理念。;中石油长输管道;1.工作思路、目标和流程;原始数据的采集检索和综合;4.工作思路、目标和流程;1.工作思路、目标和流程;确定了管道失效率平均下降60%,管道更新改造维护费用下降10%的总体工作目标。

制定了分类管道失效率目标。;分类开展完整性管理,有利于按类设计不同的管理策略,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与评价方法,应对油气田管道复杂多样的特点。

分级开展完整性管理,按照风险等级高低确定工作重点,是破解油气田管道庞大的规模与有限的资金及人力资源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按照介质类型、压力等级和管径等因素,将管道划分为Ⅰ、Ⅱ、Ⅲ类管道。油气田公司可结合自身实际,适当调整分类界限。

Ⅰ类管道占比16%,Ⅱ类管道占比28%,III类管道占比56%。;管道按照风险大小可划分为高风险级管道、中风险级管道和低风险级管道三个等级。;不同类型油气管道采集的数据项不同,构建了简约适用的数据表。

主要收集的数据包括:运行数据、输送介质数据、风险数据、失效管理数据、历史记录数据和检测数据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