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45T 2083-2023 猕猴桃黑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发布:2025-04-20约3.8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01

CCSB16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083—2023

猕猴桃黑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theintegratedcontrolofsootyspotofkiwifruit

2023-12-26发布2024-02-01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208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阳廷密、王明召、门友均、唐明丽、娄兵海、何建军、杨炎昌、韩旸、钟燕。

I

DB45/T2083—2023

猕猴桃黑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猕猴桃黑斑病的综合防治程序,描述了猕猴桃黑斑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和防治原

则,规定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操作指示,描述了防治过程的档案管理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猕猴桃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9174猕猴桃苗木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45/T1200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猕猴桃黑斑病sootyspotofkiwifruit

由猕猴桃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actinidiaeDeighton)侵染猕猴桃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4症状特征和发病规律

4.1症状特征

4.1.1叶片

生长季节先在叶片上发病,受害叶片初期在叶背生成灰色绒状小霉斑,后扩大呈暗灰色或黑色霉斑,

病部对应叶面渐变为黄色褪绿斑、黄褐色或褐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参见附录A,图A.1);之

后在枝蔓和果实上发病。

4.1.2枝蔓

受害枝蔓刚开始在表皮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水渍状、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后扩大纵向开裂、肿大,

形成愈伤组织,病部表皮上产生黑色小粒点或灰色霉层。

4.1.3果实

1

DB45/T2083—2023

受害果实初期生灰色绒毛状小霉斑,后扩大成灰色至暗灰色大绒霉斑,随后绒霉层脱落,形成明显

凹陷的近圆形病斑,病斑下的果肉组织形成锥状硬块,之后病果脱落(参见附录A,图A.2)。

4.2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在病枝和病叶上越冬,翌年4月~5月随着温湿度增加,叶片开始发病,产生大量分生孢

子,借风雨传播造成多次侵染,7月中旬叶片病害盛发,发病高峰持续到8月~9月中旬,9月下旬以后病

害减轻,11月以后基本停止危害。5月~6月果实开始零星发病,7月~8月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