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2420240805.pptx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24将于2024年8月5日正式实施。该规范旨在提高高处作业安全性,适用于建筑施工高处作业领域。作者:
规范制定目的提高安全性全面提升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标准和防护水平。减少事故率通过科学规范的措施,降低高处作业相关安全事故发生率。统一标准制定统一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全国施工标准一致。
技术规范适用范围高度范围适用于高度超过2米的各类建筑施工场所。人员覆盖涵盖所有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需求。设备标准规范各类高处作业设备与操作标准。
法律法规要求法律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基础法律依据。执行单位由住建部与地方监管部门负责统一监督执行。强制性内容明确标识强制执行的技术条款和安全要求。
技术规范章节结构总则规范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术语与定义高处作业相关专业术语解释防护技术高处作业各项防护技术要求检验与验收施工验收标准与流程
高处作业防护总则概述安全生产优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划分明确施工单位各级安全责任风险评估作业前全面评估安全风险
高处作业相关术语定义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包括建筑物、构筑物上或洞口、坑、沟、槽等处进行的作业。作业类别悬空作业攀登作业交叉作业临边作业关键术语坠落高度基准防坠落系统安全网分级
高处作业的主要风险坠落事故物体打击设备失灵电气伤害其他事故高处作业事故中,坠落事故占比高达70%,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物体打击事故次之,约占15%。设备失灵导致的次生事故占比为8%,需引起足够重视。
作业人员安全要求体检与健康检查所有人员必须通过岗前体检50岁以上人员需特别注意心脏功能不得有恐高症、癫痫等疾病安全培训重点防坠落技术操作规程应急救援与自救能力设备使用与检查方法特殊工种资格高空作业证脚手架作业证吊篮操作证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高处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特殊环境下还需护目镜、反光背心等防护装备。使用前必须检查防护用品完好性。安全带使用寿命不得超过规定期限。
脚手架规范使用搭设阶段按标准搭设,保证立杆垂直度误差不超过5‰,步距一致性。验收阶段专业人员全面检查稳固性,填写验收报告后方可使用。使用阶段每周检查稳固性和防坠落措施,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拆除阶段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安全网设置技术要求单层安全网主要用于楼层周边防护,高度不超过15米的区域。网目尺寸不大于6cm,耐候性良好。双层安全网用于15米以上高处作业区域。上下层间距不小于1米,形成有效缓冲区域。抗冲击性能安全网须承受100kg砂袋从最大高度自由落体冲击测试。周期性检查确保性能不下降。
高处作业平台技术要求2倍安全系数平台结构承载能力必须达到最大预期荷载的2倍以上1.2m护栏高度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2米,中间设置横杆18cm踢脚板高度踢脚板高度不低于18厘米,防止工具滑落高处作业平台使用前必须进行全面检验。验收合格后在明显位置标示最大荷载值。
高空机械设备使用设备类型检测周期关键安全参数吊篮设备每月一次钢丝绳直径不小于8.3mm高空作业车每季度一次载重不超过额定值的95%施工升降机每周一次安全门锁闭装置灵敏有效悬挂装置每日使用前锚固点承载力大于12kN高空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完成紧急操作培训。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计划,定期演练。
防坠落系统设计锚点设置锚点承载力不小于15kN,固定于主体结构上。每个工作区域至少设置两个独立锚点。安全带使用必须使用全身式安全带,腰带式禁止用于防坠落系统。连接绳最大自由坠落距离不超过2米。缓冲装置设置能量吸收装置,确保坠落冲击力小于6kN。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和完整性。
高空作业天气影响风力达到6级以上,必须停止高空作业。气温超过35℃时,需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雷电预警期间,严禁一切高空作业。能见度低于100米时,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应急预案应急队伍每个项目必须成立高空救援小组,不少于3人,配备专业救援设备。队员必须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救援技能。演练计划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高空救援演练。模拟各类事故场景,测试响应时间。记录演练过程,分析改进空间。应急物资配备救援担架、急救箱、通讯设备等物资。指定专人管理,确保完好可用。物资布置点位置明确,便于紧急取用。
高处作业警示标志布置危险警示高处作业区域边缘设置醒目的危险警示标志。中英文双语标注,图形符号清晰可见。强制标志入口处设置安全帽、安全带等强制使用标志。采用蓝底白图案,视觉效果突出。禁入标志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标志设置在所有入口。配合警戒线使用,形成物理隔离。
高空照明要求15lx最低照度夜间高处作业区域的最低照度不得低于15勒克斯30lx通道照度高空通道和楼梯的照明不低于30勒克斯50lx精细作业需要精细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