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_T3570-2022_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_辽宁省.docx
DB21
ICS65.150
CCSB5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570—2022
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watertreatmentin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systemofshrimp
2022-03-28实施
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21/T3570—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连汇新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以帅、吴垠、邱天龙、赵新亚、周利、杨志平、徐哲、孙建明。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
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大连汇新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由家工
业园),联系电话:0411
I
DB21/T3570—2022
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循环水养虾的水源水条件、水处理的工艺、水处理的技术要求、水循环技术、水温调
节技术、增氧技术、养殖水质监测及管理技术、尾水处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对虾过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使之达到健康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尾
水达标排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1
GB17378.2
GB17378.3
GB17378.4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第4部分:海水分析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无公害食品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SC/T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3
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将养殖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并对养殖对虾过程全面
养殖尾水aquaculturetailwater
1
DB21/T3570—2022
4
水源水质条件
工厂化循环水养虾水源地水质条件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咸淡水和淡水养虾过程水质应符合NY
5051规定,海水养虾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经过滤、消毒后使用。
5
水处理的工艺
循环水养虾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原水
过滤
消毒
达标排放
尾水处理
反冲洗出水
反冲洗入水
养殖池
微滤机
蓄水池
循环泵
增氧设备
消毒
泡沫分离器
生物滤池
纯氧
图1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6
微滤机入水口与养虾池回水主管道的出水口连接,用于过滤养虾池排出的悬浮固体颗粒物质,
微滤机的水处理量应根据循环系统的规模选择,与循环泵的流量一致或略大于循环泵流量。
泡沫分离器用于浮选和去除养殖水体中的细小颗粒物,宜放置于生物滤池后,也可根据工艺需
2
DB21/T3570—2022
6.2.3
目前市场上定型产品的入水口直径范围为63mm~250mm,出水口直径为100mm~350mm,流量
范围为20m3/h~300m3/h。系统养殖水体和循环水量较大,单台泡沫分离器不能满足处理能力时,可
多台并联使用。
6.3
生物氧化技术
6.3.1
6.3.2
采用生物滤池对养殖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氧化与降解。
生物滤池体积应根据养殖虾的密度和日投饲量来确定,一般圆柱形生物滤池与养殖水体之比
≥1:6,方形水泥生物滤池≥1:4。
6.3.3
6.3.4
置于生物滤池内的多孔悬浮填料,其体积与滤池容积比≤60%,填料比表面积≥1000㎡/m3。
生物滤池内曝气,在增氧的同时使填料呈悬浮翻滚状态,生物滤池内溶解氧浓度应>4.0mg/L,
短期(6小时内)应>2.0mg/L。
6.4
消毒
常用消毒方式为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机有管壳式和渠道式二种,管壳式紫外消毒机的水流量范围为3m3/h~200m3/h,
渠道式紫外消毒机的水流量范围为50m3/h~600m3/h。
——利用臭氧发生器消毒时,通过调节臭氧的输入量和输入时间控制养殖